也知理乱数难争,人事乖违私未平。
何地从容承日影,普天毕剥战秋声。
魂依蒲稗沟边骨,泪湿胭脂马上情。
直逼寝园堪恸哭,兵戈无乃太纵横。
也知理乱数难争,人事乖违私未平。
何地从容承日影,普天毕剥战秋声。
魂依蒲稗沟边骨,泪湿胭脂马上情。
直逼寝园堪恸哭,兵戈无乃太纵横。
这首诗《乙亥春日(其二)》由明代诗人凌义渠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复杂思考。
首联“也知理乱数难争,人事乖违私未平”,开篇即揭示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秩序与混乱难以调和的无奈与感慨。在复杂的人事纠葛中,个人的情感与追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和平静,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悲凉与无力感。
颔联“何地从容承日影,普天毕剥战秋声”,进一步描绘了社会动荡的景象。无论何处,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秋风中传来的不仅是自然的声响,更是战鼓的回响,象征着无尽的杀戮与痛苦。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平静与人间的战乱形成鲜明对照,强化了主题的悲剧色彩。
颈联“魂依蒲稗沟边骨,泪湿胭脂马上情”,通过具体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给个体带来的深重苦难。魂魄依附于荒野中的枯草,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消逝;而“泪湿胭脂马上情”则描绘了战场上士兵的哀伤与爱情的破碎,将个人情感的悲剧性推向高潮。
尾联“直逼寝园堪恸哭,兵戈无乃太纵横”,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强烈谴责。寝园,本是安息之所,但在战争的威胁下,连最后的安宁也无法保证,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命运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兵戈无乃太纵横”则以质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战争无序、无情的强烈不满与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与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昔入海天,落日散奇绮。
碧浪喷千花,六合横一紫。
须臾寒云吞,欲繫不可止。
使我太古心,投入太古水。
苍茫无垠悲,同舟对徐子。
维时岁在戊,衔冤去帝里。
回望天路昏,真疑地维圮。
狡狯弄群阴,幻出千旖旎。
哀哉九重圜,翻作覆盆底。
故人就青山,绝景空徙倚。
天风撼梦醒,惝恍十年里。
海客东瀛外,讶锦字、即日飞来。
裁笺乍寄,发函旋读,鱼雁疑猜。
尺书何止是,云林赉、鲁论一部相偕。
想年来,吾妻岛,人文殊胜前代。
遥望五龙山,征帆卸、闺人愁损眉黛。
弱女泣呱呱,叹耗尽胸怀。
愿浮槎、重到中华,风涛险、琴书欠安排。
停云意,梅岭送春,兰缄试开。
是谁家、种来兰玉。呀呀小语,唐诗初授读。
鬓眉青,衣衫绿。饧箫引、竹马鸠车,嬉游乡塾。
笑谈时、都无拘束。裙屐恣流连,声华馥。
诗客社,酒人局。哦柳絮、更有神仙侣,在金屋。
镜中颜,换韶华,何太速。四五十年,匆匆如转谷。
稳步到公卿,抛簪笏,归来卧林泉,享清福。
人间事,终分付,与儿曹,自检吟筒画轴。
正评量,绿野平泉风景,蓬莱山中,旧交游,来约我,跨黄鹄。
归去来兮,斗鸡走狗,闾巷沈浮。
叹臣之壮也,如人何事,身将隐矣,于世焉求。
四十男儿悲老大,笑那便、车前少八驺。
填胸事,看人奴笞骂,一半封侯。
回首风尘萍梗,怪年来、长傍迷楼。
记广陵风景,青山绿水,琅琊兄弟,长史司州。
名士终朝能妄语,更头没杯中笑不休。
红烛夜,对故园椒酒,想尔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