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飞三日暗烟雾,雪住三日埋冰霜。
尽道春来须解冻,不疑腊尽未回阳。
楼台瞩望犹如积,城市驱驰殆欲僵。
辛苦农家应击壤,遗蝗入地麦青长。
雪飞三日暗烟雾,雪住三日埋冰霜。
尽道春来须解冻,不疑腊尽未回阳。
楼台瞩望犹如积,城市驱驰殆欲僵。
辛苦农家应击壤,遗蝗入地麦青长。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连续三日大雪覆盖,使得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厚厚的冰霜所包裹。诗人以“暗烟雾”和“埋冰霜”来形容雪势之大,形象生动。接着,诗人指出人们普遍认为春天到来时万物会解冻,但实际并未感受到春阳的温暖,暗示了气候的异常。
诗中运用“楼台瞩望犹如积”和“城市驱驰殆欲僵”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行动上的对比,展现了大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论是高楼还是城市都仿佛被雪覆盖,人们在雪中行走几乎要被冻结。这种描写既突出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斗争的坚韧。
最后,“辛苦农家应击壤,遗蝗入地麦青长”两句,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农事。尽管面对严寒,辛勤的农民仍在田间劳作,期待着冬天遗留的害虫(此处的“遗蝗”可能象征着各种不利因素)消失后,麦苗能健康成长,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这不仅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力顽强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