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文章接上台,菁莪乐育济时才。
千秋得失非虚也,咫尺云泥亦幻哉。
若有泪眶啼桂落,那无笑口对花开。
凤池多少簪毫者,都向龙门烧尾来。
尽道文章接上台,菁莪乐育济时才。
千秋得失非虚也,咫尺云泥亦幻哉。
若有泪眶啼桂落,那无笑口对花开。
凤池多少簪毫者,都向龙门烧尾来。
此诗描绘了文坛与教育的紧密联系,以及人才选拔的不易与复杂性。首句“尽道文章接上台”,点明了文章是通往高位的桥梁,表达了对文学才华的重视。接着“菁莪乐育济时才”,赞颂了教育在培养时代所需人才中的重要角色。
“千秋得失非虚也,咫尺云泥亦幻哉。”这两句揭示了历史上的得与失并非空谈,即使是微小的差别也可能带来天壤之别的结果,强调了机遇与努力的重要性。接下来,“若有泪眶啼桂落,那无笑口对花开”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成功与失败的两面性,既有泪水也有欢笑。
最后,“凤池多少簪毫者,都向龙门烧尾来。”以“凤池”和“龙门”为喻,象征着高官显位,表达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人为了追求理想职位而不懈努力的情景。整首诗通过对文坛现象的描绘,反映了对人才选拔过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奋斗精神的肯定。
露幕拥簪裾,台庭饯伯鱼。
綵衣人竞看,银诏帝亲书。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
执圭期已迫,捧膳步宁徐。
而我诚愚者,夫君岂病诸。
探题多决胜,馔玉每分馀。
荣比成功后,恩同造化初。
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榆荚钱难比,杨花雪不如。
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梢梢寒叶坠,滟滟月波流。
凫鹄共思晓,菰蒲相与秋。
明当此中别,一为望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