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半种长松,飞涛下五峰。
云沈山作海,风捲树成龙。
虚谷流寒吹,清宵答梵钟。
斧斤摧折尽,樵径亦苔封。
天半种长松,飞涛下五峰。
云沈山作海,风捲树成龙。
虚谷流寒吹,清宵答梵钟。
斧斤摧折尽,樵径亦苔封。
这首诗描绘了五岭寒涛这一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诗人以“天半种长松,飞涛下五峰”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耸入云、波涛翻滚的壮观景象之中。接着,“云沈山作海,风捲树成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云雾缭绕、山峦如海、狂风卷起树木如同巨龙腾空的动态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生动活力。
“虚谷流寒吹,清宵答梵钟”则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严的夜景,山谷间传来阵阵寒风,夜晚的钟声悠扬回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最后,“斧斤摧折尽,樵径亦苔封”表达了对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感慨,斧头和砍刀已无法再使用,连往日的樵夫小径也被青苔覆盖,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五岭寒涛的壮美与深邃,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富侯荆山姿,落落混燕石。
镌磨经世故,不磷乃天质。
轩裳傥来寄,既去宁须戚。
骅骝走长坂,一跌未为失。
秦庭谬瑕疵,睨柱终完璧。
君子有远怀,事道先器识。
千钧等鸿毛,始见乌获力。
行矣各勉旃,他时赖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