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真阳峡十首·其七》
《出真阳峡十首·其七》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只言英石冠南中,未识真阳一两峰。

遮莫坡陀将不去,将诗描取小玲珑。

(0)
注释
只言:仅听说。
英石:一种名贵的石头。
冠:居首位。
南中:南方地区。
未识:未曾见过。
真阳:可能指阳山,也可能暗指某座山的精华。
一两峰:一两座山峰。
遮莫:不管怎样。
坡陀:形容山势起伏不平。
将不去:无论如何都不带走。
将诗描取:用诗描绘。
小玲珑:形容景色精致小巧。
翻译
只听说英石在南方独占鳌头
却未曾见识过真正的阳山双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杨万里所创作的,收录在他的《出真阳峡十首》中。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山川之美景与探求自然之情怀。

"只言英石冠南中,未识真阳一两峰。"

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真阳峡的向往和好奇之心。"英石"指的是峭拔、壮丽的岩石,而"冠南中"则形容其雄伟的姿态。"未识真阳一两峰"表明诗人对于真阳峡的具体山峰尚未有深入的了解,反映出一种探索的欲望。

"遮莫坡陀将不去,将诗描取小玲珑。"

这里诗人表达了即使是在遮蔽和幽深的地方,也要去探访("将不去"),而且用诗歌来记录这次旅行中的所见所感,"将诗描取"意味着以诗意捕捉山水之美,而"小玲珑"则形容那些细腻和精致的景色。整体上,这两句传递出一种对自然之美无限向往,以及通过文学创作来记录和传达这种美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杨万里先生深厚的山水情怀,以及他对于大自然中壮丽景象的热爱和细腻描绘。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飞龙引

忆昔游洛川,投宿龙门中。

远意托清梦,缑山访遗踪。

道逢王子晋,琼轮驾飞龙。

幢盖纷飒沓,导从千玉童。

行行蹑清尘,遂到紫翠峰。

整冠叩仙阍,获礼冰雪容。

琼觞酌霞醴,劳苦问所从。

授以龟台书,玉笈启灵封。

劝我勤修炼,他时会方蓬。

再拜领真诀,永永藏丹衷。

俯仰十载馀,光景如飘风。

常恐年岁晏,难收梨枣功。

愿言坚此心,真缘傥潜通。

相与乘飞霞,谒帝青琳宫。

(0)

过平望

未办扁舟挂绿蓑,人间何处不风波。

终须径为鲈鱼去,笠钓归寻张志和。

(0)

有怀山中·其二

冠卷尘埃亦漫弹,勒移终复愧家山。

它年猿鹤应相笑,倦羽卑飞久未还。

(0)

遐观亭

吾慕陶靖节,处约而平宽。

涉园自成趣,矫首复遐观。

我亦散游目,俛仰天地间。

云烟自舒卷,湖岭相回环。

永与形役谢,岂有俗虑干。

想像斜川游,千载乃相关。

(0)

李珹拙轩

念彼巧者劳,知此拙者安。

拙者固无营,一生长得闲。

子岂真拙者,托此以自安。

何尝曳长裾,顾肯卑小官。

世人极变态,翻手覆手间。

子独如不闻,默坐安如山。

九衢走红尘,百事不相干。

我老始见子,古井久不澜。

赠子拙轩诗,留子静处看。

当蒙一笑许,敢言愁肺肝。

(0)

同晁季一李天纪过沈宗师北庄因成长韵

三年城南居,不识城北土。

但闻玉雪郎,去作猿鹤主。

今晨篮舆来,握手相劳苦。

胜游有佳士,洗耳听妙语。

晴窗背云壑,落日在环堵。

晚风生白杨,想像原野古。

断崖悬老木,小港聚寒雨。

却观城市人,努力自熬煮。

畏涂出衽席,祸福有未睹。

杜陵怀壮游,无忌笑豪举。

二者觅真是,政恐君未许。

千秋柴桑翁,妙句聊一吐。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