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随分度光阴,性道渊源夙所钦。
紫阁彤楼春蔼蔼,竹篱茅舍午沈沈。
蛮荆不废钟仪奏,陈蔡何惭季路心。
此外全非天赋予,肯论朝市与山林。
百年随分度光阴,性道渊源夙所钦。
紫阁彤楼春蔼蔼,竹篱茅舍午沈沈。
蛮荆不废钟仪奏,陈蔡何惭季路心。
此外全非天赋予,肯论朝市与山林。
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行素斋》描绘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修养的追求。首句“百年随分度光阴”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不强求长寿,而是珍惜每一刻的生活态度。接着,“性道渊源夙所钦”表明他对道家思想的深深敬仰,认为内心的修养比外在的物质更为重要。
“紫阁彤楼春蔼蔼,竹篱茅舍午沈沈”通过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华丽的官府与简朴的农舍,前者充满生机但显得浮躁,后者宁静而深沉。诗人赞美了竹篱茅舍的宁静午后,暗示了他对淡泊名利的追求。
“蛮荆不废钟仪奏,陈蔡何惭季路心”引用典故,借蛮荆之地仍有礼乐之声,表达即使身处偏远,也不忘礼仪教化;同时以季路(孔子弟子)的忠诚之心自比,表明自己坚守道义的决心。
最后两句“此外全非天赋予,肯论朝市与山林”直抒胸臆,强调真正的价值并非来自外在的权势或隐逸的生活,而是内心的修养和对道的追求,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自我提升。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对内心修为的重视,以及对道家思想的深入理解。
归去来兮,归自南荒,又安归?
鸿乘时而往来,曾奚喜而奚悲。
曩所恶之莫逃,今虽欢其足追!
蹈天运之自然,意造物而良非。
盖有口之必食,亦无形而莫衣。
苟所赖之无几,则虽丧其亦微。
吾驾非良,吾行弗奔。心游无垠,足不及门。
视之若穷,挹焉则存。俯仰衡茅,亦有一樽。
既饭稻与食肉,抚簟瓢而愧颜。
感乌鹊之夜飞,树三绕而未安。
有父兄之遗书,命却扫而闭关。
知物化之如幻,盖舍物而内观。
气有习而未忘,痛斯人之不还。
将筑室乎西廛,堂已具而无桓。
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
龟自闭于床下,息眇绵乎无求。
阅岁月而不移,或有为予深忧。
解刀剑以买牛,拔萧艾以为畴。
蓬累而行,捐车舍舟。
独栖栖于图史,或以佞而疑丘。
散众说之纠纷,忽冰溃而川流。
曰吾与子二人,取已多其罢休。
已矣乎,斯人不朽惟知时,时不我知谁为留?
岁云往矣今何之?天地不吾欺,形影尚可期。
相冬廪之亿秭,知春垄之耘耔。
视白首之章,信稚子之书诗。
若妍丑之已然,岂复临镜而自疑。
《次韵和子瞻归去来辞并引》【宋·苏辙】归去来兮,归自南荒,又安归?鸿乘时而往来,曾奚喜而奚悲。曩所恶之莫逃,今虽欢其足追!蹈天运之自然,意造物而良非。盖有口之必食,亦无形而莫衣。苟所赖之无几,则虽丧其亦微。吾驾非良,吾行弗奔。心游无垠,足不及门。视之若穷,挹焉则存。俯仰衡茅,亦有一樽。既饭稻与食肉,抚簟瓢而愧颜。感乌鹊之夜飞,树三绕而未安。有父兄之遗书,命却扫而闭关。知物化之如幻,盖舍物而内观。气有习而未忘,痛斯人之不还。将筑室乎西廛,堂已具而无桓。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龟自闭于床下,息眇绵乎无求。阅岁月而不移,或有为予深忧。解刀剑以买牛,拔萧艾以为畴。蓬累而行,捐车舍舟。独栖栖于图史,或以佞而疑丘。散众说之纠纷,忽冰溃而川流。曰吾与子二人,取已多其罢休。已矣乎,斯人不朽惟知时,时不我知谁为留?岁云往矣今何之?天地不吾欺,形影尚可期。相冬廪之亿秭,知春垄之耘耔。视白首之章,信稚子之书诗。若妍丑之已然,岂复临镜而自疑。
https://shici.929r.com/shici/2dG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