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和子瞻归去来辞并引》
《次韵和子瞻归去来辞并引》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归去来兮,归自南荒,又安归?

鸿乘时而往来,曾奚喜而奚悲。

曩所恶之莫逃,今虽欢其足追!

蹈天运之自然,意造物而良非。

盖有口之必食,亦无形而莫衣。

苟所赖之无几,则虽丧其亦微。

吾驾非良,吾行弗奔。心游无垠,足不及门。

视之若穷,挹焉则存。俯仰衡茅,亦有一樽。

既饭稻与食肉,抚簟瓢而愧颜。

感乌鹊之夜飞,树三绕而未安。

有父兄之遗书,命却扫而闭关。

知物化之如幻,盖舍物而内观。

气有习而未忘,痛斯人之不还。

将筑室乎西廛,堂已具而无桓。

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

龟自闭于床下,息眇绵乎无求。

阅岁月而不移,或有为予深忧。

解刀剑以买牛,拔萧艾以为畴。

蓬累而行,捐车舍舟。

独栖栖于图史,或以佞而疑丘。

散众说之纠纷,忽冰溃而川流。

曰吾与子二人,取已多其罢休。

已矣乎,斯人不朽惟知时,时不我知谁为留?

岁云往矣今何之?天地不吾欺,形影尚可期。

相冬廪之亿秭,知春垄之耘耔。

视白首之章,信稚子之书诗。

若妍丑之已然,岂复临镜而自疑。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次韵和子瞻归去来辞并引》,通过“归去来兮”这一主题,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诗的开头“归去来兮”,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归自然、摆脱世俗束缚的愿望。接下来的“归自南荒,又安归?”则体现了诗人对归宿的思考,既有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也有对未来归宿的探寻。

“鸿乘时而往来,曾奚喜而奚悲。”通过鸿雁的迁徙,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喜怒哀乐皆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过分执着。紧接着,“曩所恶之莫逃,今虽欢其足追!”表达了对过去错误的反思,即使无法改变,但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追求内心的欢愉。

“蹈天运之自然,意造物而良非。”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理解万物的运行,认识到人的主观意图有时并非完全能控制一切。接下来的“盖有口之必食,亦无形而莫衣。”则进一步阐述了生存的基本需求与物质世界的局限性。

“苟所赖之无几,则虽丧其亦微。”指出在物质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诗人认为,即使失去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只要内心感到满足,损失也是微不足道的。

“吾驾非良,吾行弗奔。”表达了对当前生活方式的不满,暗示了诗人希望过上更加自由、不受束缚的生活。接下来的“心游无垠,足不及门。”则描绘了一种心灵的自由状态,不受外界物质条件的限制。

“视之若穷,挹焉则存。”体现了诗人对物质贫乏与精神富足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即使物质条件匮乏,只要心灵充实,就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俯仰衡茅,亦有一樽。”描述了简朴的生活状态,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接下来的“既饭稻与食肉,抚簟瓢而愧颜。”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节制态度,即使拥有简单的食物,也不应因此感到羞愧。

“感乌鹊之夜飞,树三绕而未安。”通过乌鹊夜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不确定性的感慨,即使努力寻找归宿,也难免感到不安。

“有父兄之遗书,命却扫而闭关。”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个人修养的重视。接下来的“知物化之如幻,盖舍物而内观。”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认识到外在世界如同梦幻泡影,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世界。

“气有习而未忘,痛斯人之不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遗憾。

“将筑室乎西廛,堂已具而无桓。”预示了诗人未来的计划,希望能够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避风港,但同时也意识到可能面临的困境。

“归去来兮,世无斯人谁与游?”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以及对孤独的无奈。

“龟自闭于床下,息眇绵乎无求。”通过龟的形象,象征了诗人对平静、无欲无求生活的向往。

“阅岁月而不移,或有为予深忧。”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某些事情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的担忧。

“解刀剑以买牛,拔萧艾以为畴。”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远离纷争,追求和谐与宁静。

“蓬累而行,捐车舍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向往的隐居生活,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

“独栖栖于图史,或以佞而疑丘。”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学的热爱,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散众说之纠纷,忽冰溃而川流。”表达了诗人希望消除误解,让真相自然显现。

“曰吾与子二人,取已多其罢休。”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

最后,“已矣乎,斯人不朽惟知时,时不我知谁为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把握当下、珍惜时间的呼吁。

“岁云往矣今何之?天地不吾欺,形影尚可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接受,以及对自我存在的坚定信念。

“相冬廪之亿秭,知春垄之耘耔。”通过农事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循环、生命延续的认同。

“视白首之章,信稚子之书诗。”体现了诗人对老幼两代的关怀,以及对传承文化的重视。

“若妍丑之已然,岂复临镜而自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认为无论美丑,都已经成为过去,无需再自我怀疑。

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秋子

袅袅复翻翻,封条压树繁。

群芳非姊妹,乱实见儿孙。

荫日临虚槛,披风拂短垣。

主人无奈尔,常为醉幽轩。

(0)

山池

偪侧苍苔地,?邪白石池。数枝红菡萏,几尺碧涟漪。

鱼鳖争香饵,儿童簇钓丝。

爱来芳荫下,每日日西时。

(0)

涵虚亭

云外众峰檐际横,竹间飞泉窗下鸣。

欲往二乐即歇此,胸怀已自如冰清。

(0)

山堂前庭有奇石数种其状皆与物形相类在此久矣自余始名而诗之.珊瑚石

海底初生处,扶疏苦未全。

几时随铁网,流落汉江边。

(0)

襄阳第五

十年杀气盛,百万攻一城。

贼臣表逆节,胡骑忽纵横。

(0)

南华山

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

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

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

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

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