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相期众,才名为底穷。
策虽高似董,位却劣于洪。
没世臣卿少,他年史笔公。
赐诗宸训在,无愧是清忠。
风骨相期众,才名为底穷。
策虽高似董,位却劣于洪。
没世臣卿少,他年史笔公。
赐诗宸训在,无愧是清忠。
这首挽诗《吴理卿挽诗(其一)》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逝者吴理卿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崇高的敬意。
首句“风骨相期众”,开篇即点明了吴理卿的高尚品格与独特气质,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切仰慕。接下来,“才名为底穷”一句,既是对吴理卿才华横溢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其未能达到更高官位的惋惜之情。
“策虽高似董,位却劣于洪”两句,以董和洪为喻,生动地描绘了吴理卿的政绩与地位之间的反差,董和洪分别代表了高远的策略与显赫的地位,暗示了吴理卿虽有卓越的才能与远见,但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与晋升。
“没世臣卿少,他年史笔公”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吴理卿生前虽未得重用,但死后必能被历史公正评价的期待与坚信。这两句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悼,更蕴含了对公正历史评价的向往。
最后,“赐诗宸训在,无愧是清忠”两句,强调了吴理卿的忠诚与清廉,即便在生前遭遇不公,但他的品德与忠诚已得到了帝王的认可与表彰,无愧于清正之名。这不仅是对吴理卿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其一生坚守正义、忠诚国家的崇高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与形象的比喻,深情地刻画了吴理卿的高尚人格与忠诚品质,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
世道交相丧,古风邈悠悠。
真纯化浮伪,士俗日以偷。
公生寂寥后,慨然跋前修。
奥学穷根柢,高文谢雕锼。
壮岁拾科目,回翔四十秋。
孝弟可移官,所至人歌讴。
处巳务恬退,驰骛吾所羞。
临民本慈惠,击搏吾所咻。
俯仰无愧怍,言行何悔尤。
邦符与使节,异乎人之求。
可怜贪残子,快意乏远谋。
报应捷影响,坐致无边愁。
傥如西方说,宁逭铁围囚。
不知公英灵,久矣清都游。
香满西风,催岁晚东篱,黄花争吐。
嫩英细蕊,金艳繁、妆点高秋偏富。
寒地花媒少,算自结、多情烟雨。
每年年妆面,谢他拒霜相顾。
宝马王孙,休笑孤芳,陶令因谁,便思归去。
负春何事,此恨惟、才子登高能赋。
千古风流在,占定泛、重阳芳醑。
堪吟看醉赏,何须杏园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