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月廿四日复同瑞臣校阅优生试卷四叠场字韵见示仍用前韵酬之》
《七月廿四日复同瑞臣校阅优生试卷四叠场字韵见示仍用前韵酬之》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摸索宁迷古战场?相从三度饮元霜。

群空敢谓收真骥?官滥犹当胜烂羊。

琴散广陵疑遂绝,笙诗华黍未应亡。

秋风百草无穷思,赢得微吟共倚廊。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陈宝琛所作,《七月廿四日复同瑞臣校阅优生试卷四叠场字韵见示仍用前韵酬之》。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历史战场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摸索宁迷古战场?”以疑问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战场的探索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迷茫,引人深思。接着“相从三度饮元霜”一句,通过描述与友人多次共同品尝秋天的霜露,隐喻了人生的多次经历与体验。

“群空敢谓收真骥?官滥犹当胜烂羊。”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真骥”比作真正的才能或人才,“烂羊”则象征着庸才或官场的腐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和官场风气的忧虑与批判。

“琴散广陵疑遂绝,笙诗华黍未应亡。”这里引用了“广陵散”和“华黍”的典故,前者是古代著名的琴曲,后者则是古代祭祀时演奏的乐曲。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与消失的思考。

“秋风百草无穷思,赢得微吟共倚廊。”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借秋风和百草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尽思绪的感慨,同时与友人一同在廊下低吟,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与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雅的情操。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双燕

双燕飞,双飞复双栖。

琼窗綵户九天上,衔泥出入黄金扉。

那知繁华尽,一旦失栖托。

柏梁寂寞吴宫焚,飞飞去入谁家幕。

我心本憔悴,顾汝两伤悲。

何当化作比翼鸟,翩翩复上青云飞。

(0)

万安邑令冯仲文家全椒与予旧识鲍仲华提举有瓜葛之好倾盖情亲恋恋有故人意君渡江旧人有惠政得民心

万安县前小驻船,逢人尽说令君贤。

风云沛邑今几载,冰雪鲁山经五年。

墨绶近民心乐易,绨袍赠我意缠绵。

御屏风上书名姓,即见紫泥下日边。

(0)

恽瑾叔见赠长律四十韵·其一

才人自有好文字,长恨人间无可人。

一读君诗还失色,谁从地上见麒麟。

(0)

四月二十日夜起

坐觉楼前江水深,江风收雨动高林。

半规凉月通宵色,一枕劳生向晓心。

故里欲归真自誷,幽忧为疾独难禁。

好怀不惜消沈尽,那向人间罪陆沈。

(0)

西岘峰·其一

听尽熙宁水乐声,断碑无字倚荒庭。

云归僧舍树皆湿,犬吠猎围山误应。

覆屋松阴遮日黑,隔林春色为官青。

故侯辙迹无寻处,丞相题诗拟岘亭。

(0)

鹭羽扇

立烟睡雨白蒙茸,尽付驱炎掌握中。

暑退沙头千点雪,凉生顶上几丝风。

曾闻异物陪修静,莫染纤尘障庾公。

挥动半襟诗梦醒,谁怜拳足蓼花丛。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