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尽熙宁水乐声,断碑无字倚荒庭。
云归僧舍树皆湿,犬吠猎围山误应。
覆屋松阴遮日黑,隔林春色为官青。
故侯辙迹无寻处,丞相题诗拟岘亭。
听尽熙宁水乐声,断碑无字倚荒庭。
云归僧舍树皆湿,犬吠猎围山误应。
覆屋松阴遮日黑,隔林春色为官青。
故侯辙迹无寻处,丞相题诗拟岘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樵在熙宁年间游历西岘峰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听尽熙宁水乐声",以音乐比喻流水声,展现出环境的宁静与历史的余韵。"断碑无字倚荒庭"则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遗迹的沧桑,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寂。
接下来的两句"云归僧舍树皆湿,犬吠猎围山误应",通过自然景象和犬吠声,描绘出山间生活的生动画面,既有僧侣生活的清幽,又有猎人活动的痕迹,动静结合,富有生活气息。
"覆屋松阴遮日黑,隔林春色为官青",诗人运用色彩描绘,松树的阴影遮蔽了阳光,形成一片阴凉,而远处的春色透过树林显得格外鲜明,展现了季节变换和景致之美。
最后两句"故侯辙迹无寻处,丞相题诗拟岘亭"表达了对过往名臣的怀念,以及对历史人物如岘亭丞相的追忆,流露出对人事更迭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岘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寓含了诗人对时光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深沉思考。
恨只恨、伊人一去,全无消息。
腰围尽减,镜中重看,暗掩珠滴。
嗟琵琶、枉说青衫客。
病恹恹、影悄神昏,试检点、当初书信,只会增人悲戚。
凄极。绣帏褰风,夜阑镫烬,好梦顿似歌阕。
回首愁难了,耐锦衾寒重,瘦肢无力。
意偏多感,想浪萍流水,韶华谁惜。
说到鸳盟,多情自恼,匆匆未成先隔。
听篱花、泣雨疏窗外,望溟濛月冷,凄然似说。
忍心中,闷拚了前尘休忆。
探春人去知多少,青篷虎山桥下。
闻道西崦,花天雪海,万一玉梅都嫁。堆盘菜把。
约挑荠廧阴,嫩寒休怕。
病榻枯吟,茶烟如水梦回乍。吴宫久无片瓦。
纵西施䋞得,谁与论价。
一角苏台,垂杨影里,可有阑干红亚。东风尚大。
莫吹起春愁,流莺低骂。魂断江南,小楼听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