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膏候年动,积雪表晨暮。
散葩似浮玉,飞英若总素。
东序皆白珩,西雍尽翔鹭。
山经陋蜜荣,骚人贬琼树。
土膏候年动,积雪表晨暮。
散葩似浮玉,飞英若总素。
东序皆白珩,西雍尽翔鹭。
山经陋蜜荣,骚人贬琼树。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与春花绽放的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生机。
首先,“土膏候年动,积雪表晨暮。”描述了大地在冬日里沉睡,积雪覆盖着整个世界,晨与暮的界限在雪地上清晰可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纯净的氛围。
接着,“散葩似浮玉,飞英若总素。”将飘落的花瓣比作浮在空中的美玉,又如白色的花朵在空中飞舞,形象地描绘了雪花与花瓣的轻盈与美丽。
“东序皆白珩,西雍尽翔鹭。”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东边的序列都铺满了洁白的雪花,如同镶嵌的白玉;西边的区域则充满了飞翔的白鹭,两者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
最后,“山经陋蜜荣,骚人贬琼树。”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山中曾经的蜜源之地如今被雪花覆盖,显得更加繁荣;而诗人却以贬低的口吻提到琼树(可能是指某种珍贵的树木),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以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与春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季节更替、万物生长变化的敏锐观察。
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潸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
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
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蜴。
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
重门徒尔设,关吏安所职。
始知资形势,不如脩道德。
王邓诸公焉在哉,云屏烟嶂锁苍苔。
大千国土无双客,第一洞天游两回。
太极光阴忘甲子,九霄云气接蓬莱。
桑田海水今如许,劳得朝猿暮鹤哀。
夜半风吹雪满阶,头巾不裹把窗开。
南枝暗就江头发,一点香从月下来。
落花深,芳草暗,春到断肠处。
金勒骄风,欲过大堤去。
翠楼葛领西边,恰如曾约,画阑映、一枝琼树。
正凝伫。芳意欺月矜春,浑欲便偷许。
多少莺声,不敢寄愁与。
谢郎日日西湖,如今归后,几时见、倚帘吹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