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祝英台近·其三》
《祝英台近·其三》全文
宋 / 史达祖   形式: 词  词牌: 祝英台近

落花深,芳草暗,春到断肠处。

金勒骄风,欲过大堤去。

翠楼葛领西边,恰如曾约,画阑映、一枝琼树。

正凝伫。芳意欺月矜春,浑欲便偷许。

多少莺声,不敢寄愁与。

谢郎日日西湖,如今归后,几时见、倚帘吹絮。

(0)
注释
落花:凋零的花朵。
深:堆积深厚。
芳草:青草。
暗:幽暗。
断肠处:令人伤心的地方。
金勒:镶金马鞍。
大堤:河堤。
翠楼:绿色的楼阁。
葛领:绿色衣领。
曾约:过去的约定。
琼树:如玉的琼花。
凝伫:专注凝视。
矜春:胜过春色。
偷许:私自许诺。
莺声:莺鸟的歌声。
愁:忧愁。
谢郎:古代对男子的称呼。
西湖:杭州西湖。
归后:离去之后。
倚帘吹絮:倚着窗帘吹柳絮。
翻译
落花堆积深厚,芳草幽暗,春天来到令人肝肠寸断的地方。
骑着镶金马鞍的骏马,想要疾驰过那大堤离去。
在绿色的楼阁边,她像往常约定,栏杆旁映照出一枝如玉的琼花。
我正专注地凝视,芬芳的思绪仿佛能胜过月光和春色,几乎想私自许诺给她。
有多少莺鸟的歌声,都不敢寄托我的忧愁。
昔日谢郎在西湖边的日子,如今他已离去,何时才能再见到她倚着窗帘,吹着柳絮的情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西湖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落花深,芳草暗,春到断肠处”几句,通过深厚的落花与隐约的芳草,表达了春天已经来临,但却带给人的不是欢愉,而是心中的割裂和哀伤。

“金勒骄风,欲过大堤去”则描绘了一幅豪放的画面,马儿戴着金质的勒子,在春风中昂首前行,似乎要越过那高大的堤岸,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翠楼葛领西边,恰如曾约”中的“翠楼”可能指的是西湖边的某座楼阁,而“葛领西边”则是说那楼阁被常春藤蔓所缠绕,恰好如同曾经的约定,给人以深情厚谊之感。

“画阑映、一枝琼树”描写的是楼阁中的栏杆后,一枝花开得像美玉一样纯净和珍贵,这里可能隐含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赞赏。

“正凝伫”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景致面前,心中充满了沉思与停驻之情。

接下来的“芳意欺月矜春,浑欲便偷许”则是说春天的美好似乎欺骗了明月,而春光又似要匆忙掩盖起来,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无奈与珍惜。

“多少莺声,不敢寄愁与”中,“莺声”指的是燕子的鸣叫,诗人听到了许多这样的声音,但却不敢将自己的忧愁寄托于这些自然之音。

最后,“谢郎日日西湖,如今归后,几时见、倚帘吹絮。”则是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表达了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与朋友一同漫步西湖,倚靠窗棂,感受那细微的春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史达祖

史达祖
朝代:宋   字:邦卿   号:梅溪   籍贯:汴(河南开封)

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南宋婉约派重要词人,风格工巧,推动宋词走向基本定型。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北伐失败后,受黥刑,死于困顿。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猜你喜欢

题林月岩冷泉诗后

岩里空寒玉有声,亭前渊静镜生明。

从他流入香尘去,不碍源头彻底清。

(0)

卧龙潭

半岩欲堕潭渚深,昼阳不到午阴阴。

洞箫一曲瑶笙断,千山万山云水沉。

(0)

满庭芳.游人涤赋

五洞深沈,九峰回抱,望中云汉相侵。

暮春天气,宫殿翠烟深。

一片山光澹净,溪月上、碧水浮金。

琼楼杪,仙人度曲,空外响虚音。

龙香,时暗引,青鸾白鹤,飞下秋阴。

露华冷、琼珠点缀瑶林。

犹记华胥梦断,从别后、几许追寻。

人间世,逝川东注,红日又西沈。

(0)

碧莲池

爱此东南池,澄湛通泉脉。

昔日碧莲根,香英今变白。

颜色本神仙,霞衣无定格。

(0)

客谈矩山大资近事近诗及新相麻云欲浮海以安归走笔附讯

客有云自矩山来,急欲问公起虚左。

能言近履殊快活,更诵新篇极精妥。

奚奴添个富锦囊,樊子遣馀疏药裹。

田租不及胡椒斛,寿数行多念珠颗。

江涛恼杀浮海翁,野水白鸥閒似我。

(0)

中斋生朝

当家勋阀旧巍煌,天女裁云为制裳。

胸饱治朝周典礼,箧馀内苑汉词章。

经行禾黍关河远,指点蓬莱日月长。

故国风流一回首,不妨鸾玉小徜徉。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