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隐者》
《山中隐者》全文
宋 / 文彦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尘中久绝迹,谷口自忘机。

草桥凌晨出,柴车向夕归。

磴泉濡蕙带,径竹败荷衣。

借问何为者,山中尝采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智者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文彦博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画面。

“尘中久绝迹,谷口自忘机。” 开篇即点明了隐者远离尘世喧嚣,心灵得以净化的状态。他仿佛从世俗的纷扰中抽身而出,置身于山谷的入口,内心不再被机巧所束缚,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草桥凌晨出,柴车向夕归。” 描述了隐者日常生活的简朴与规律。清晨,他跨过青翠的草桥,踏上了通往山林的小径;傍晚时分,携带着一天的收获,驾着简陋的柴车归来。这种生活节奏与自然和谐共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美好。

“磴泉濡蕙带,径竹败荷衣。”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者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山道旁的清泉润湿了他的衣带,竹径两旁的败荷(枯萎的荷花)成为了他的衣物。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隐者生活的朴素,更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融入。

“借问何为者,山中尝采薇。” 最后一句以问答的形式,揭示了隐者的身份和生活追求。他并非闲云野鹤,而是山中采薇之人,或许是在寻找生活的真谛,或是为了生存而采集野菜。这一问一答,既表达了对隐者生活方式的好奇,也暗含了对这种超凡脱俗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隐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文彦博以宋朝特有的文人情怀,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传递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意境。

作者介绍
文彦博

文彦博
朝代:宋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庆历七年(1047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平王则起义功,拜同平章事。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
猜你喜欢

孔信夫舍人自扬州挐舟见访将自此适苏州章淮树观察邀与共观家伎因作此送信夫

樱笋成时燕入堂,当轩阴重草初长。

共扶白发三千丈,来看金钗十二行。

滟座玉船倾若下,指涂蒲席向吴阊。

明朝萍迹都成忆,耳识仍增记绕梁。

(0)

留客

高斋西面向澄江,缓酌兰陵春酒缸。

莫厌坐深风露重,宵分圆月始盈窗。

(0)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

同承天诏发遗编,对案常餐少府钱。

海内文章皆辐凑,坐中人物似珠联。

三春红药?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归向渔樵谈盛事,平生奉教得群贤。

(0)

饮郑前村寓舍观其两郎君新作文艺前村本出先伯之门追感往昔作此二首·其二

省垣羁宦迹相亲,再世论交况有神。

闻说伯高真可学,从游桑扈见长贫。

中年乐趣殊儿辈,此日儒林少丈人。

金玉欣看文价贵,眼前过迈又超伦。

(0)

南昌竹枝辞·其二

城边江内出新洲,南北弯弯客缆舟。

莫上滕王阁前望,青天无地断江流。

(0)

贺新凉·其三

雁散吴天暮,太匆匆杨公塘上,樯乌飞舞。

布被宵长眠未暖,不抵经年离绪。

又搀入闲情几许。

梦草池塘青了处,有笑桃门巷红迷路。

山送客,露眉妩。

聘珠瘗玉都成误,但从今、任天付与,茵花泥絮。

咫尺江湖行不得,处处愁风愁雨。

便鸳诺鸥盟无据。

花底填词閒过遣,隔天涯两个黄鹂语。

只尔我,识甘苦。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