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道连云三百级,轩檐抱岫十余家。
僧闲似讶红尘客,春尽犹开白杏花。
远水无边天作岸,乱帆一散影如鸦。
午钟正觉浮生梦,不羡秋乘汉使槎。
蹬道连云三百级,轩檐抱岫十余家。
僧闲似讶红尘客,春尽犹开白杏花。
远水无边天作岸,乱帆一散影如鸦。
午钟正觉浮生梦,不羡秋乘汉使槎。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静谧的山水画卷。首联“蹬道连云三百级,轩檐抱岫十余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通往法华寺的山路蜿蜒曲折,仿佛与云霄相连,而寺中错落有致的建筑依山而建,映衬出周围群山的雄伟。颔联“僧闲似讶红尘客,春尽犹开白杏花”则通过僧人的悠闲与白杏花的盛开,对比出世间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暗示了佛法的超脱与内心的平和。
颈联“远水无边天作岸,乱帆一散影如鸦”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将视线引向远方的湖泊,湖面广阔无垠,仿佛与天空相接,几只船只在湖面上散落,船影如同乌鸦般在水面投下斑驳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悠远而深邃的意境。
尾联“午钟正觉浮生梦,不羡秋乘汉使槎”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午时的钟声响起,仿佛是在提醒世人,生命如同一场梦境,短暂而虚幻。诗人并不羡慕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之人,而是向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
前朝旧业想遗尘,今日他乡独尔身。
郧地国除为过客,杜陵家在有何人。
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
西去茫茫问归路,关河渐近泪盈巾。
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
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
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
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
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
陵阳不可见,独往复如何。
旧邑云山里,扁舟来去过。
鸟声春谷静,草色太湖多。
傥宿荆溪夜,相思渔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