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笔势见翩翩,固也平生意岂然。
不伐子甘为孟后,虚名吾自愧卢前。
杏花燕市春随马,枫叶钱塘夜泊船。
旧日和凝今老矣,登庸衣钵尚须传。
南宫笔势见翩翩,固也平生意岂然。
不伐子甘为孟后,虚名吾自愧卢前。
杏花燕市春随马,枫叶钱塘夜泊船。
旧日和凝今老矣,登庸衣钵尚须传。
此诗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名为《送杨尚絅杨名甫毛贞甫陆全卿四进士归省(其二)名甫》。诗中以“南宫笔势”开篇,巧妙地将送别之意融入对友人才华与志向的赞美之中。诗人通过对比自身与他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不伐子甘为孟后,虚名吾自愧卢前。”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借以表达诗人对于友情的真诚与谦逊的态度。其中,“不伐子”与“甘为孟后”分别引用了古代故事,意在强调友情中的相互尊重与无私奉献。“虚名吾自愧卢前”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名声的谦逊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成就的欣赏与自豪。
接下来,“杏花燕市春随马,枫叶钱塘夜泊船。”这两句描绘了友人归省途中的景象,以自然景色衬托出离别的氛围。杏花盛开的燕市与枫叶飘落的钱塘江畔,既展现了季节更替之美,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最后,“旧日和凝今老矣,登庸衣钵尚须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与期待。和凝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此处借以比喻友人有望在仕途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诗人也寄望于友人能够传承前辈的智慧与经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友情、人生价值以及传承文化的深刻思考。
天柱峰尖半点云,散为狱麓橘洲春。
尽供诗客挥毫里,怪底春空态度新。
入夜云来宿两窗,明朝云去照三湘。
也知远岫无心出,解后为霖亦不妨。
湖上轩窗片片开,谁家不傍读书台。
新亭自有人知处,只拣风烟好处来。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惟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诚叟颠狂与醉题,艮翁珍重洒环词。
山棱莫学诗肩瘦,月写云描总是诗。
只道真阳天下稀,不知清远亦幽奇。
攀崖下照龙湫水,细咏东坡老子诗。
东吴南垂楚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
百滩千嶂自一川,清空不是人间世。
玉山先生携老禅,把茅结庵开小轩。
身前身後来醉眠,一醉不醒三千年。
先生杖屦半宇宙,每到此轩去还又。
为怜雪立孤竹君,月骨风箸如许瘦。
向来种笋今排天,先生手痕故依然。
骑龙帝旁为飞仙,玉棺寂寞空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