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父有逸思,筑楼高于桑。
修竹借于邻,古梅荫于窗。
芦花水村暮,秋蟾上东墙。
夙夜舂早稻,梦与晨炊香。
田父有逸思,筑楼高于桑。
修竹借于邻,古梅荫于窗。
芦花水村暮,秋蟾上东墙。
夙夜舂早稻,梦与晨炊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周绍宗以“秋晚宿田父楼”为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田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首句“田父有逸思,筑楼高于桑”,开篇即点明了主题,田间的农夫有着闲适的心境,他们建造的高楼超越了桑树的高度,既体现了农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暗示了他们对生活的追求超越了物质层面,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自由。
接着,“修竹借于邻,古梅荫于窗”,描绘了楼前的自然景致。修长的竹子与古老的梅花相互映衬,不仅增添了楼阁的雅致,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芦花水村暮,秋蟾上东墙”一句,将画面拉远,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芦花飘扬在水边村落的景象,一轮秋月缓缓升起,照亮了东墙。这一景象充满了静谧与安宁,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最后,“夙夜舂早稻,梦与晨炊香”,诗人通过描述农人从早到晚劳作的情景,展现了他们辛勤耕耘的生活状态。同时,通过“梦与晨炊香”的描绘,表达了农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即使在劳作中也能感受到幸福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农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
木之用髹漆,初以为美观。
睹兹赤乌材,乃知漆为木之九转丹。
风雨霜露不能入,所以远历晋魏犹坚完。
政如厚葬用珠玉,能令血肉经千年。
凡物皆尚新,惟琴独求旧。
古人遗迹既已少,近作吾无千岁寿。
木不断生意,雨旸犹相通。
及兹生意尽,发声始与金石同。
巍巍乌龙山,岩壑秀且雄。
桐江在其南,溟渤居其东。
长滩落深峡,灌木号巅峰。
子胥朝夕鼓馀怒,子陵庙貌存高风。
托根于此岂复有,凡木感化何让龙门桐。
我本山林人,奔走鬓已翁。
何期造物私,锡此哀吾穷。
琴成灭迹入深谷,歌咏尧舜甘长终。
夷人拣玉河源水,夜候霞光矗空起。
将归万里售中州,琢刻为杯世无比。
截肪粟色非不奇,鸡冠通赤希见之。
筵间乍置争注目,谁复更顾黄金卮。
小槽新压真珠滴,擎向桃花花下吸。
但馀落日争光辉,未许妖姬比颜色。
主人今代陈孟公,闭门留客酒不空。
千金之裘五花马,不惜买醉酬春风。
公侯家世多珍物,独宝此杯为故笏。
华堂舞罢饮阑时,什袭深藏莫刓缺。
白鼻騧,白鼻騧,当轩迥立喷风沙。
名骥留良定北土,蹇?索价犹东家。
青松缚柳晓安皂,红锦裁鞯春映草。
支遁心机爱神骏,伏波骨力轻衰老。
去年禁马无马骑,天下括马数马皮。
浮沉乡闾万里足,笑傲品秩千金羁。
幸哉汉武重修政,往矣刘聪真覆镜。
立防战备要马稀,藏富民寰须马盛。
向来河陇色为群,目极川原乱若云。
庶人徒行未足恤,世间醇驷何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