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悯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悯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这首诗名为《残春》,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学者陈寅恪所作。诗人以伤春之情起笔,独自站在湖楼的一角,感叹时光匆匆,春光已逝,流露出深深的感伤。他通过读史,意识到历史的无情变迁,眼前之景让他忆起去年此时的人和事,倍感物是人非。
诗人过江时,看到百姓忍饥挨饿的困境,心生悲悯,却又感到无力改变。他对尘世的冷漠与世俗的亲近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最后,诗人借景抒怀,注意到蛮山间的红榴如火,绿榕新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尽管春天已逝,但自然的生机仍在,这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坚韧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陈寅恪独特的文学风格。
雄图开历服,寝殿合烟霄。
大漠真人去,江东霸业销。
地形蟠泗水,龙势入南条。
一战雕戈偃,千秋秘器遥。
玉衣春寂寂,石马夜萧萧。
原庙藏弓剑,山神护采樵。
閟宫群鹿卫,岳渎百灵朝。
文物无前古,丰功更不祧。
五云低缥缈,双观郁岧峣。
歌舞犹思沛,郊坛已配尧。
翠华如髣髴,松盖共飘飖。
翘首瞻佳气,茏葱上泬㵳。
青枫落叶锦离披,神草幽宫竞吐奇。
偃盖金云仙液满,灵根石室露华滋。
却怜谢傅称佳后,不羡秦源避皓时。
遥望累累三秀畔,真人紫气未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