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色染认苔痕,衣上庭阶迹自存。
花气未曾因热客,春风独不谢蓬门。
争誇绣锦留新样,共说铺茵有宿根。
添得浅纹随屐印,芰荷香制可齐论。
青青色染认苔痕,衣上庭阶迹自存。
花气未曾因热客,春风独不谢蓬门。
争誇绣锦留新样,共说铺茵有宿根。
添得浅纹随屐印,芰荷香制可齐论。
这首诗描绘了苔衣在庭院中的生长状态与独特魅力。首句“青青色染认苔痕”,以“青青”形容苔衣的颜色,既清新又生机勃勃,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一抹翠绿,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出它的存在。接着,“衣上庭阶迹自存”则将苔衣比作衣物,其痕迹在庭院的台阶上自然留存,暗示了苔衣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花气未曾因热客,春风独不谢蓬门”两句,通过对比花与苔衣的不同特性,展现了苔衣的坚韧与生命力。即使在炎热的季节,苔衣也不会因为“热客”的侵扰而失去生机;春风拂过,苔衣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姿态,不因蓬门的简陋而减损其风采。
“争誇绣锦留新样,共说铺茵有宿根”则进一步赞美了苔衣的独特之处。它如同精美的绣锦,留下了新的样式,又如同茵茵绿草,有着深厚的根基。这不仅表现了苔衣的美丽与持久,也寓意着生命的传承与延续。
最后,“添得浅纹随屐印,芰荷香制可齐论”描绘了苔衣与人行迹的互动,以及它与芰荷(菱角与荷花)香气的和谐共处。苔衣上的浅浅纹理随着人们的屐印增添了一种动态美,而其自身的香气与芰荷的香气相得益彰,共同营造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苔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微小生命体的顽强生命力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仰。
崆峒列神鼎,八公授丹经。
往来有鸾鹤,未若兹峰名。
名峰匪在大,亦匪诸仙庭。
瑶草虽不谢,玉树任长菁。
竺国表灵鸟,少室固神坰。
地德岂殊众,纪堂贤圣兴。
四七与二三,西东作典型。
慈流别五派,洞水奔南溟。
荡荡归汾岐,环抱奇峰青。
瑞光薄三界,法润普群灵。
昔我一来游,瞻睇默含情。
见花识优昙,酌水味香泠。
日暮下山去,山在胸中横。
既薄隐松柏,仍羞逐市城。
束身今再来,高步陟云屏。
雄峰法王踞,四顾空青冥。
俯视人间世,奔马无暂停。
学道苦不早,日月徂以征。
稽首大山王,泫然涕泗零。
誓将衣线身,学山到山巅。
《登雷峰作》【明·释今帾】崆峒列神鼎,八公授丹经。往来有鸾鹤,未若兹峰名。名峰匪在大,亦匪诸仙庭。瑶草虽不谢,玉树任长菁。竺国表灵鸟,少室固神坰。地德岂殊众,纪堂贤圣兴。四七与二三,西东作典型。慈流别五派,洞水奔南溟。荡荡归汾岐,环抱奇峰青。瑞光薄三界,法润普群灵。昔我一来游,瞻睇默含情。见花识优昙,酌水味香泠。日暮下山去,山在胸中横。既薄隐松柏,仍羞逐市城。束身今再来,高步陟云屏。雄峰法王踞,四顾空青冥。俯视人间世,奔马无暂停。学道苦不早,日月徂以征。稽首大山王,泫然涕泗零。誓将衣线身,学山到山巅。
https://shici.929r.com/shici/pGuQQkA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