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明皇幸蜀图》
《题明皇幸蜀图》全文
清 / 管世铭   形式: 古风

中书已罢张九龄,太守不识颜真卿。

黄虬跳梁虫狐死,仓皇蜀栈青螺行。

白衣父老前迎跸,羽骑林端出复没。

宫人憔悴下雕鞍,手摘园瓜供帝渴。

更无羯鼓打梁州,铃语郎当听未休。

剑门直上一千里,风尘澒洞天颜愁。

后队观者忽如堵,锦袍年少腰玉琥。

元礼力士非其俦,疑是王孙英且武。

咄哉王孙儋耳龙,奉天之辱将毋同。

(0)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管世铭的《题明皇幸蜀图》描绘了唐玄宗逃离长安,避难蜀地的历史场景。诗中首先提到中书罢政与颜真卿的不识,暗示了政局动荡。接着通过“黄虬跳梁”、“虫狐死”等形象,描绘了战乱中的荒凉与惶恐,蜀栈之路显得尤为艰难。

“白衣父老”迎接圣驾,“羽骑林端”隐现,展现了百姓对皇帝的忠诚和官军的戒备。宫人疲惫不堪,连摘瓜果以解皇上口渴,反映出逃亡生活的艰辛。音乐方面,“更无羯鼓打梁州”暗示了宫廷乐声的消沉,而“铃语郎当”则增添了紧张气氛。

“剑门直上”千里路遥,风尘蔽日,天子面容愁苦,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随后,围观人群如墙,年轻官员腰佩玉琥,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场景。然而,即使是力士元礼也难以与这些人物相提并论,诗人猜测他们可能是出身贵族的英勇少年。

最后,诗人以“咄哉王孙儋耳龙”作结,暗指这些人物可能有着不凡来历,暗示他们或许在危难中承担起守护皇家的重任,与玄宗在奉天蒙受的耻辱形成对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展现了历史事件的宏大与个人命运的沉浮。

作者介绍

管世铭
朝代:清

(1738—1798)清江苏武进人,字缄若,号韫山。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充军机章京,为大学士阿桂所倚重。深憎和珅。会迁御史,草疏将劾之。阿桂恐其得罪,使留军机处,依例留直者不得专达封事,乃不得已而止。工诗古文。有《韫山堂集》。
猜你喜欢

自题芦洲聚雁图

夜窗听雨话巴山,又入潇湘水竹间。

满渚冥鸿谁得似,碧天飞去又飞还。

(0)

过苏州·其三

忆昔吴宫无事时,满城杨柳舞西施。

如今柳尽西施死,恨杀当年陌上儿。

(0)

舟次上海县

海上惊风乱鹤飞,千村霜露亦霏霏。

清砧自是逢秋起,白骨何由远道归。

戈甲只残蝼蚁命,江山终属虎狼威。

自怜此日身将老,况复中宵泪满衣。

(0)

池上书怀

野水寒冰上曲池,薄云斜日下疏篱。

黄蒿处处迷归路,沧海年年少故知。

北望朝廷非昔日,东来儿女更依谁。

老年拄杖犹无力,况是饥寒气血衰。

(0)

老夫五首·其一

老夫避兵荒山侧,三日无食在荆棘。

鞋袜破尽皮肉碎,血被两踵行不得。

于时瘦妻实卧病,十声呼之一声应。

夜深困绝倚枯树,逐魂啼来雨如注。

(0)

调王生

门外桃花落渐多,一双新燕又来过。

寄语城东王贡士,今年春酒味如何?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