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不逢时,失身杂蓬蒿。
出门仰天笑,入门复悲号。
骥騄无时无,谁为九方皋。
两鬓空未白,脱落已萧骚。
博文事华藻,驰辨如波涛。
持此可求进,义命畏所操。
虽于交游间,好客时一遭。
握手或对榻,气岸两相高。
奈此穷困何,耕凿敢辞劳。
从渠肉食者,厌薄一世豪。
富哉汉公卿,朝夕醉醇醪。
壮士不逢时,失身杂蓬蒿。
出门仰天笑,入门复悲号。
骥騄无时无,谁为九方皋。
两鬓空未白,脱落已萧骚。
博文事华藻,驰辨如波涛。
持此可求进,义命畏所操。
虽于交游间,好客时一遭。
握手或对榻,气岸两相高。
奈此穷困何,耕凿敢辞劳。
从渠肉食者,厌薄一世豪。
富哉汉公卿,朝夕醉醇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壮志未酬的士人,在世态炎凉中挣扎的内心世界。首句“壮士不逢时,失身杂蓬蒿”点明了主人公处境的艰难与无奈,他虽怀有壮志,却因时运不济而沦落,与草木为伍,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孤独与失落。
接着,“出门仰天笑,入门复悲号”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出门时,他或许试图以笑声掩饰内心的苦楚,但一回到家中,悲痛便难以抑制,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哀叹。
“骥騄无时无,谁为九方皋”一句,借用了伯乐识马的典故,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才能被埋没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能识才之人或机会的渴望。
“两鬓空未白,脱落已萧骚”描绘了主人公虽年华尚早,但已显出老态,形象地表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沧桑。
“博文事华藻,驰辨如波涛”赞扬了主人公广博的知识和敏捷的思维,以及在辩论中的雄辩能力,但这些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施展。
“持此可求进,义命畏所操”表明了主人公对于如何利用自己的才能来改变现状的思考,同时对命运的敬畏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不可控因素的深刻认识。
“虽于交游间,好客时一遭”描述了主人公在社交场合中偶尔受到的礼遇,但这种短暂的欢愉并不能解决他的根本困境。
“握手或对榻,气岸两相高”则展现了主人公在某些特定时刻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尊重,尽管这种友谊并不能改变他的整体境遇。
最后,“奈此穷困何,耕凿敢辞劳”表达了主人公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即使选择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也愿意承受其中的辛劳,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从渠肉食者,厌薄一世豪”讽刺了那些只顾享乐、轻视世间的豪杰之士,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批判。
“富哉汉公卿,朝夕醉醇醪”以汉朝的公卿为例,讽刺了他们沉溺于酒色的生活,与主人公的清贫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壮志未酬士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人才的埋没、社会的不公、个人命运的无奈等,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坚韧不拔、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