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辐。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烦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余缚世累,归未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欲逃世名,岂须上图轴。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辐。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烦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余缚世累,归未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欲逃世名,岂须上图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对卢鸿一《学士堂图》的题跋。诗人以卢鸿一曾经游历太室山,特别是卢岩的经历为引子,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束缚的感慨。他描述了卢鸿一心系太室,一夜之间仿佛足下生茧,暗示其心境的转变。诗人感叹卢鸿一已超脱世俗,过着简朴的生活,即使百年身世也如衣物收藏,与犬马无异。而他自己则深陷世事牵绊,渴望逃离名利,回归自然,拥有如江边清泉与修竹般的田园生活。最后,他表达了不愿追求世俗名声,更愿远离尘嚣,不求功名显赫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
南国古来风物好,早时游览熟登临。
青山满路人家远,丹橘隔江秋色深。
官况暂应劳折狱,病怀终自重分襟。
三年解罢当求试,多草新文慰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