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忆我邓尉山,梅花不迟还不早。
友松微嫌太古朴,笑杏直厌邻乖巧。
三冬何足易此心,一枝业已写其照。
不必侈谈香雪海,倚石依岩无不好。
闻之三弄吹芦管,惜哉声律吾不晓。
此图恰合谱丝竹,至今犹见逃禅老。
渐入佳境叠叠奇,三友平山真压倒。
三叠忆我邓尉山,梅花不迟还不早。
友松微嫌太古朴,笑杏直厌邻乖巧。
三冬何足易此心,一枝业已写其照。
不必侈谈香雪海,倚石依岩无不好。
闻之三弄吹芦管,惜哉声律吾不晓。
此图恰合谱丝竹,至今犹见逃禅老。
渐入佳境叠叠奇,三友平山真压倒。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题杨补之梅花三叠图即用其韵(其三)》。诗中描绘了对一幅梅花三叠图的欣赏与感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
首先,诗人以“三叠忆我邓尉山”开篇,将自己与邓尉山的梅花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怀念与向往。接着,通过“梅花不迟还不早”描绘了梅花开放的时间恰到好处,既不过早也不过晚,正符合诗人的审美情趣。
随后,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梅花与松、杏进行比较,指出梅花虽不及松树的古老朴素,也不如杏花的邻近乖巧,但梅花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诗人强调“三冬何足易此心”,即使在严寒的冬天,梅花也能坚定地绽放,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枝业已写其照”则赞美了一枝梅花如同镜子般映照出的美丽与纯净。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不必侈谈香雪海”,认为无需过分夸赞梅花的香气,因为梅花本身的魅力已经足够吸引人。接着,诗人提到梅花“倚石依岩无不好”,无论是在岩石还是山崖上,梅花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姿。
最后,诗人引用“闻之三弄吹芦管,惜哉声律吾不晓”来表达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虽然他不懂得芦管的音律,但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妙。诗人希望这幅梅花图能够与丝竹音乐相融合,成为一种艺术的享受。同时,他也提到了“至今犹见逃禅老”,暗示这幅画中蕴含着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对自然、艺术、精神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