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图籍自陶冶,三径萧兰俱岁华。
定非平恩许侯宅,会是仲长公理家。
端居雅不烦摒挡,佳设颇尝成咄嗟。
惟我身閒数来往,徽弦一泛即生涯。
一堂图籍自陶冶,三径萧兰俱岁华。
定非平恩许侯宅,会是仲长公理家。
端居雅不烦摒挡,佳设颇尝成咄嗟。
惟我身閒数来往,徽弦一泛即生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在半隐堂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淡泊名利的哲学意味。
首联“一堂图籍自陶冶,三径萧兰俱岁华”描绘了半隐堂内丰富的藏书与自然景致,图籍陶冶着人的精神,萧兰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四季的更迭,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生活状态。
颔联“定非平恩许侯宅,会是仲长公理家”通过对比,将半隐堂与历史上两位名士的居所相联系,暗示这里有着与他们相似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强调了半隐堂主人的高洁品质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颈联“端居雅不烦摒挡,佳设颇尝成咄嗟”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在半隐堂中的生活情态,无论是日常的闲适还是佳肴的准备,都显得从容不迫,体现出主人对生活的品味和对自然的亲近。
尾联“惟我身閒数来往,徽弦一泛即生涯”表达了诗人与主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在半隐堂中找到心灵归宿的感受。徽弦泛指弹琴,这里借以表达生活的艺术化和诗意化,强调了在半隐堂中,生活本身就是一首美妙的乐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半隐堂及其主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精神自由、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薄游每违己,兹行遂登危。
峻阪荡胸立,恍若对镜窥。
传呼半空响,濛濛上烟霏。
木末见前驱,可望不可追。
跻攀百千盘,有顷身及之。
白云叵揽撷,但觉沾人衣。
高木傲烧痕,葱茏茁新荑。
春禽断不到,惟有蜀魄啼。
谓非人所寰,居然见锄犁。
山农如木客,上下翾以飞。
宁知有康庄,生死安崄巇。
室屋了无处,恐尚橧巢栖。
安得拔汝出,王路方清夷。
词汝来前!酹汝一杯,汝敬听之。
念百年歌哭,谁知我者,千秋沆瀣,若有人兮。
芒角撑肠,清寒入骨,底事穷人独坐诗。
空中语,问绮情忏否?几度然疑。
玉梅冷缀莓枝,似笑我、吟魂荡不支。
叹春江花月,竞传宫体,楚山云雨,枉托微词。
画虎文章,屠龙事业,凄绝商歌入破时。
长安陌,听喧阗箫鼓,良夜何其。
昔我爱邱山,名胜土梦想。
去去三十年,尘事空鞅掌。
兹游惬始愿,千里遂独往。
望山屡驰骛,入谷转疑恍。
仰观秋瀑飞,頫听潭流响。
阳崖峙雄突,阴洞藏奇敞。
幽寻碧涧底,遐瞩紫霄上。
春风荡轻阴,百里见开朗。
青丹未可图,文翰谁能髣。
栖心愿止托,回首空怅怏。
胜地古今存,浮生俄顷赏。
安得结茅庐,于此一偃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