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罴岭》
《黄罴岭》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古风

薄游每违己,兹行遂登危。

峻阪荡胸立,恍若对镜窥。

传呼半空响,濛濛上烟霏。

木末见前驱,可望不可追。

跻攀百千盘,有顷身及之。

白云叵揽撷,但觉沾人衣。

高木傲烧痕,葱茏茁新荑。

春禽断不到,惟有蜀魄啼。

谓非人所寰,居然见锄犁。

山农如木客,上下翾以飞。

宁知有康庄,生死安崄巇。

室屋了无处,恐尚橧巢栖。

安得拔汝出,王路方清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黄罴岭的艰难旅程与所见所感。开篇“薄游每违己,兹行遂登危”表达了诗人虽不情愿却不得不踏上危险之旅的心情。接着“峻阪荡胸立,恍若对镜窥”生动地描绘了山路陡峭,仿佛站在镜子前般清晰可见的景象。

“传呼半空响,濛濛上烟霏”写出了登山途中,呼喊声在空中回荡,雾气弥漫的景象。而“木末见前驱,可望不可追”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能看到前方的引导者,却无法追赶的无奈。

“跻攀百千盘,有顷身及之”描述了诗人不断攀爬,最终到达山顶的过程。“白云叵揽撷,但觉沾人衣”则通过触碰白云却无法摘取,感受到云雾的湿润,展现了山顶的清凉与神秘。

“高木傲烧痕,葱茏茁新荑”描绘了山顶树木茂盛,即使经历过火灾痕迹,依然生机勃勃,新芽生长的景象。“春禽断不到,惟有蜀魄啼”则通过鸟儿的稀少和蜀地特有的鸟叫声,营造出山顶的寂静与孤独。

“谓非人所寰,居然见锄犁”表达了诗人惊讶于在如此偏远之地竟然见到耕作的痕迹,体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山农如木客,上下翾以飞”将山农比作自由飞翔的木客,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

“宁知有康庄,生死安崄巇”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要勇往直前。“室屋了无处,恐尚橧巢栖”则通过想象山民可能居住在树洞中,反映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最后,“安得拔汝出,王路方清夷”表达了诗人希望帮助山民走出困境,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体现了其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黄罴岭的壮丽景色,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对桐树

丈夫志气颇英豪,流落兹山叹未遭。

却羡翠桐门外树,小窗坐见出檐高。

(0)

送□进士

昔记王洲别,今看万里行。

赤心归圣主,白首济苍生。

名为文章著,时逢海岱清。

从容谈礼乐,次第取公卿。

日月明金殿,莺花绕凤城。

遥知公退暇,细阅石渠经。

(0)

山中对月有怀高文升

山月皎皎山风清,石泉竹根流细声。

故人一月不会面,贱子此夜难为情。

援琴再弹调更苦,举杯强饮愁还生。

是身安得生羽翼,奋飞直到文江城。

(0)

丁巳十月余偕鞠孟端曾伯曼龙恒泰姚子南子深从弟彦章游玉笥夜宿法乐洞天分韵得仙字

涉涧扪萝入洞天,冷风吹面鬓萧然。

白云厓壁三千丈,劫火丘墟二十年。

喜有丹书藏石室,肯留诗客卧松烟。

夜深月冷闻天乐,疑是瑶台宴十仙。

(0)

和陈积中见寄二首·其二

麻鞋紧系布袍宽,世事纷纭总不干。

泛菊每求陶令酒,盛蔬拟借石生槃。

家贫最喜庭闱健,主圣终期社稷安。

况有故人能慰藉,取琴同坐竹边弹。

(0)

和陈积中见寄二首·其一

华馆春风绮席宽,绿杨斜荫石阑干。

鹅黄杜酒浮银瓮,雪白吴盐出翠盘。

花外笋舆添散逸,行间棋局乐平安。

主人好事能供给,长铗由来不用弹。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