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爱邱山,名胜土梦想。
去去三十年,尘事空鞅掌。
兹游惬始愿,千里遂独往。
望山屡驰骛,入谷转疑恍。
仰观秋瀑飞,頫听潭流响。
阳崖峙雄突,阴洞藏奇敞。
幽寻碧涧底,遐瞩紫霄上。
春风荡轻阴,百里见开朗。
青丹未可图,文翰谁能髣。
栖心愿止托,回首空怅怏。
胜地古今存,浮生俄顷赏。
安得结茅庐,于此一偃仰。
昔我爱邱山,名胜土梦想。
去去三十年,尘事空鞅掌。
兹游惬始愿,千里遂独往。
望山屡驰骛,入谷转疑恍。
仰观秋瀑飞,頫听潭流响。
阳崖峙雄突,阴洞藏奇敞。
幽寻碧涧底,遐瞩紫霄上。
春风荡轻阴,百里见开朗。
青丹未可图,文翰谁能髣。
栖心愿止托,回首空怅怏。
胜地古今存,浮生俄顷赏。
安得结茅庐,于此一偃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的《游雁荡山》。诗中描绘了诗人对雁荡山的向往与游览后的感慨。
首句“昔我爱邱山,名胜土梦想”表达了诗人对山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将雁荡山视为心中的理想之地。接着,“去去三十年,尘事空鞅掌”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三十年的光阴仿佛在忙碌的生活中匆匆而过。
“兹游惬始愿,千里遂独往”则表达了诗人终于实现愿望,独自前往雁荡山的心情。接下来的几句“望山屡驰骛,入谷转疑恍”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感受,既有对未知的期待,也有对山路的疑惑和不确定。
“仰观秋瀑飞,頫听潭流响”展现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瀑布飞流直下,潭水潺潺作响,动静结合,生动形象。随后,“阳崖峙雄突,阴洞藏奇敞”进一步描绘了山势的雄伟和洞穴的奇特,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幽寻碧涧底,遐瞩紫霄上”表达了诗人深入探索山涧的宁静与远眺天空的广阔,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最后,“春风荡轻阴,百里见开朗”描绘了春风吹拂,云雾散去,视野开阔的景象,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自由。
“青丹未可图,文翰谁能髣”表达了诗人对雁荡山美景难以用言语或文字完全表达的感慨。接下来,“栖心愿止托,回首空怅怏”则是诗人对雁荡山美景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胜地古今存,浮生俄顷赏”总结了雁荡山作为千古名胜的存在,同时也感叹人生的短暂,即使能欣赏到如此美景,也终将过去。最后,“安得结茅庐,于此一偃仰”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雁荡山定居,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游览时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