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菊凝霜,井梧零露,雁飞平楚。
何处秋声,小庭淅沥,无奈情千缕。
登高送目,手把茱萸,生受澹烟疏雨。
叹良时、几年虚度,总付东华尘土。
古今得失,人生聚散。浑似落英无数。
戏马台空,龙山帽冷,风月还如许。
闲抛书帙,笑引清樽,看取绿窗眉妩。
莫更使、愁蜂怨蝶,香寒别浦。
篱菊凝霜,井梧零露,雁飞平楚。
何处秋声,小庭淅沥,无奈情千缕。
登高送目,手把茱萸,生受澹烟疏雨。
叹良时、几年虚度,总付东华尘土。
古今得失,人生聚散。浑似落英无数。
戏马台空,龙山帽冷,风月还如许。
闲抛书帙,笑引清樽,看取绿窗眉妩。
莫更使、愁蜂怨蝶,香寒别浦。
这首《永遇乐·其一》是明朝末年清初词人梁清标的九日怀旧之作。开篇以“篱菊凝霜,井梧零露”描绘出秋日清晨的景象,菊花在寒霜中挺立,井边梧桐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渲染出一种凄清的秋意。接着,“雁飞平楚”点明季节转换,大雁南飞,越过平原,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何处秋声,小庭淅沥,无奈情千缕”通过秋声和细雨,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无奈与愁绪。登高远望,茱萸在手,却只能面对稀疏的烟雨,暗寓壮志未酬的失落。“叹良时、几年虚度,总付东华尘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岁月流逝的惋惜。
下片转而抒发人生无常之感,“古今得失,人生聚散”如同落英缤纷,暗示世事变迁。戏马台和龙山帽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词人放下书卷,与友人饮酒赏景,欣赏绿窗女子的秀美,试图排遣心中的愁绪。
结尾“莫更使、愁蜂怨蝶,香寒别浦”以哀婉的语气劝慰自己,不要让离愁别绪像蜜蜂和蝴蝶一样萦绕心头,也不要让香气在寒冷的水边增添更多的离别之苦。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深思考。
处处看山不可行,野花相向笑无成。
长嫌为客过州县,渐被时人识姓名。
承明年老辄自论,乞得湘守东南奔。
为闻楚国富山水,青嶂逦迤僧家园。
含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尊。
不令执简候亭馆,直许携手游山樊。
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
碧波回屿三山转,丹槛缭郭千艘屯。
华镳躞蹀绚砂步,大旆綵错辉松门。
樛枝竞骛龙蛇势,折干不灭风霆痕。
相重古殿倚嵓腹,别引新径萦云根。
目伤平楚虞帝魂,情多思远聊开樽。
危弦细管逐歌飘,画鼓绣靴随节翻。
锵金七言凌老杜,入木八法蟠高轩。
嗟余潦倒久不利,忍复感激论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