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日以疏,故人日以隔。
奈此头上冠,负却山中屐。
望望吴天遥,蘼芜春一碧。
同心旷难期,异乡谁结客。
二陆想平原,五湖招少伯。
存者半参商,殁者成往昔。
而我徒索居,流光坐愁惜。
白云何处寻,桃花空脉脉。
汝水清且纡,明霞生远空。
何来得双鲤,溯自江之东。
素书不盈尺,白雪满邮筒。
经术彭宣老,清言徐稚雄。
朱张故无恙,王杨激颓风。
升沈各异趣,幽事总相同。
蹇余周南留,天涯怜转蓬。
延津会须合,长啸倚崆峒。
故园日以疏,故人日以隔。
奈此头上冠,负却山中屐。
望望吴天遥,蘼芜春一碧。
同心旷难期,异乡谁结客。
二陆想平原,五湖招少伯。
存者半参商,殁者成往昔。
而我徒索居,流光坐愁惜。
白云何处寻,桃花空脉脉。
汝水清且纡,明霞生远空。
何来得双鲤,溯自江之东。
素书不盈尺,白雪满邮筒。
经术彭宣老,清言徐稚雄。
朱张故无恙,王杨激颓风。
升沈各异趣,幽事总相同。
蹇余周南留,天涯怜转蓬。
延津会须合,长啸倚崆峒。
这首诗《汝上有怀》是明代诗人方应选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园、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故园日以疏,故人日以隔”,点明了诗人与故乡、故人的距离日益遥远,情感上的疏离感油然而生。接着,“奈此头上冠,负却山中屐”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无情,头上的冠饰终将被时间遗忘,山中的木屐也终将被岁月磨损,暗喻人生的短暂和易逝。
“望望吴天遥,蘼芜春一碧”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天空与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同心旷难期,异乡谁结客”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即使在异乡,也难以找到能够相互理解、结伴同行的人。
“二陆想平原,五湖招少伯”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向往与怀念,希望能在如二陆兄弟般的情谊或如五湖四海般的广阔天地中找到知音。“存者半参商,殁者成往昔”则感叹于人世间的聚散离合,活着的朋友可能因种种原因而渐行渐远,逝去的亲人只能成为回忆。
“而我徒索居,流光坐愁惜”直接抒发了诗人独自生活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哀愁。“白云何处寻,桃花空脉脉”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寻与失落,白云象征着自由与超脱,桃花则代表了美好与短暂。
“汝水清且纡,明霞生远空”描绘了汝水清澈蜿蜒、远处天空中霞光万道的美景,与前文的忧郁形成对比,暗示诗人内心深处仍保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何来得双鲤,溯自江之东”借鱼儿溯流而上,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素书不盈尺,白雪满邮筒”描述了诗人收到的简短信件中蕴含的深厚情谊,如同冬日里的雪花,虽轻盈却能温暖人心。“经术彭宣老,清言徐稚雄”赞扬了古代学者的学识与风骨,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朱张故无恙,王杨激颓风”提到朱熹、张栻等理学家及王安石、杨万里等文学家,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怀念与敬意,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衰败表示忧虑。“升沉各异趣,幽事总相同”指出不同人物虽然命运各异,但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却有共通之处。
最后,“蹇余周南留,天涯怜转蓬”表达了诗人滞留在周南(可能指周南之地)的无奈与孤独,如同漂泊的蓬草,四处流浪,无法安定。“延津会须合,长啸倚崆峒”则寄希望于未来,期待在延津(传说中的宝剑出世之地)重逢,倚靠在崆峒山(古代名山)上长啸,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相遇的憧憬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与忧愁的抒发,同时融入了对友情、理想、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