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兴难尽,看山夜若何。
寒潭生月小,空谷受云多。
樵唱出萝薜,禅灯下芰荷。
疏钟声远近,隐隐隔岩阿。
日入兴难尽,看山夜若何。
寒潭生月小,空谷受云多。
樵唱出萝薜,禅灯下芰荷。
疏钟声远近,隐隐隔岩阿。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灵岩寺周围散步时所见的宁静与美丽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山林的独特魅力。
首句“日入兴难尽”表达了日落之后,诗人仍沉浸在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中,难以割舍。接着,“看山夜若何”则引出对夜晚山景的探索与期待。
“寒潭生月小”一句,以“寒潭”和“小月”构成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月光洒在水面上,仿佛让潭水也变得小巧可爱。
“空谷受云多”则将视线转向山谷,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为空旷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樵唱出萝薜”中,“樵唱”指的是山间砍柴人的歌声,与“萝薜”(藤蔓)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禅灯下芰荷”则将视角转向寺庙,通过“禅灯”与“芰荷”(菱角的花)的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繁华之间的关系。
最后,“疏钟声远近,隐隐隔岩阿”以远处寺庙传来的稀疏钟声作为收尾,既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又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钟声在山间回荡,远近皆闻,仿佛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现实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君不见,团团明月海中生,丽天宛转开云程。
曾于昼时为日隐,每于中夜欺星明。
欲问圆缺是何故,素娥不语有别趣。
影在人间月在天,俯仰冀邀仙子步。
对此酣饮如神仙,壶倾月下还相怜。
素娥如能伴人饮,千秋快事随君传。
恨不能飞身到广寒,一览其馀不足观。
所闻究不如所见,我述所见君应羡。
等閒讵识风光好,人生行乐须及早。
莫将名利繫心窝,年来且把金樽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