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名孺泽孔长,濂溪氏族盛江乡。
逵鸿振羽仪宾馆,海燕和鸣入射堂。
才识到今推艺苑,文章自昔重胶庠。
西郊十里寻芳草,出郭先闻翰墨香。
理学名孺泽孔长,濂溪氏族盛江乡。
逵鸿振羽仪宾馆,海燕和鸣入射堂。
才识到今推艺苑,文章自昔重胶庠。
西郊十里寻芳草,出郭先闻翰墨香。
此诗《壬申十二月四日陶社消寒第一集分呈众览二十首(其五)周先生雪昆》由清末近现代初诗人祝廷华所作,描绘了对周先生雪昆的赞誉与敬仰之情。诗中以“理学名孺泽孔长,濂溪氏族盛江乡”开篇,将周先生比作理学大家,其家族在江乡繁盛,彰显了其家族背景的深厚与学术地位的崇高。
接着,“逵鸿振羽仪宾馆,海燕和鸣入射堂”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描述了周先生在学术交流场合中的风采,如同鸿鹄振翅,海燕和鸣,展现了他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才识到今推艺苑,文章自昔重胶庠”则进一步赞扬了周先生的才华与贡献,指出他的才识至今仍被推崇于艺术领域,文章自古以来就被重视于教育机构,强调了他在学术与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
最后,“西郊十里寻芳草,出郭先闻翰墨香”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周先生学问之美的向往与追求,仿佛在西郊十里寻觅芳草,未见其人,已先闻其文采飞扬的翰墨香气,形象地展现了周先生学问的魅力与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巧妙的比喻,不仅赞美了周先生的学术成就与人格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深深敬仰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