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目注大江东。一重山色外,又千重。
江流屈折万山中。流不尽,尽处有丹枫。
桥影卧如虹。也曾携浊酒,缆孤篷。
如今渔火乱遥烽。寒山寺,夜半尚鸣钟。
高楼目注大江东。一重山色外,又千重。
江流屈折万山中。流不尽,尽处有丹枫。
桥影卧如虹。也曾携浊酒,缆孤篷。
如今渔火乱遥烽。寒山寺,夜半尚鸣钟。
这首《小重山》是汪东在清末近现代初的作品,以江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迁。开篇"高楼目注大江东",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远眺长江的壮丽景象,视野开阔,江水浩渺。接下来的"一重山色外,又千重",通过叠词和数量词的运用,展现出山峦层叠的深远意境。
"江流屈折万山中",形象地刻画了江流曲折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的画面,暗示了人生的曲折与坎坷。"流不尽,尽处有丹枫",江水的流淌象征着时光流逝,而丹枫则寓意着秋天的凄美和生命的坚韧。
"桥影卧如虹",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桥梁倒映在江面的美景,宛如彩虹,增添了画面的诗意。"也曾携浊酒,缆孤篷",回忆起诗人曾经的漂泊生活,带着酒和孤舟,充满了孤独与流浪的气息。
最后两句"如今渔火乱遥烽。寒山寺,夜半尚鸣钟",将视线拉回到现实,渔火点点与烽火相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下境况的感慨。而寒山寺的钟声,更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历史的沧桑感,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江景为载体,通过时空的转换,展现了诗人从豪情壮志到人生沉思的心路历程,语言简洁,情感深沉。
绿烟红,丝不断,斧通圣。制先依,非莫管,法心头整。
行真箓,地名姓,死自教分定。
端财、金宝于身,一一不须受领。
公精莹,花开阐,甲洁严修省。下灵符。
来有则,剑惺中惺。辰月日,头顶戴,象转迁仙径。
游处。天然欢乐,遇遭永永。
位妆变,乡取瑞,性分朗。满心中,端布政,理尤清爽。
凡五马,他辅弼,性感恩舒畅。
身处、安闲散神,搜寻道家珍藏。
因好讨,光明射,里真丹有况。
户长烧,门频溉,得堪依仗。
生须要,男交会,下且休貌状。
时间、方面了了,待为宰相。
你敲著得恁响声大。无祥瑞,没灾祸。元谁知得那。
外唇有口能发课。内虚有腹成因果。
贵贱贤愚,细思量、人人放一个。
这风狂悟斯,不肯争人我。除烦恼,灭心火。
日日随缘过。逍遥自在任行坐。功成行满携云朵。
带壳升腾,恁时节,方知不打破。
衠正清油,重罗白面,如牙细米舂淘。
精严办供,庖馔列珍肴。
虔属恪香点静,频作礼、岂惮劬劳。
惟求望,见存获福,亡者得升超。吾曹。
听劝化,休生懈怠,道念坚牢。
在澄心涤虑,勿犯天条。
稍有违斋破戒,无惭愧、滴水难消。
亏功行,将来打算,天地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