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烟红,丝不断,斧通圣。制先依,非莫管,法心头整。
行真箓,地名姓,死自教分定。
端财、金宝于身,一一不须受领。
公精莹,花开阐,甲洁严修省。下灵符。
来有则,剑惺中惺。辰月日,头顶戴,象转迁仙径。
游处。天然欢乐,遇遭永永。
绿烟红,丝不断,斧通圣。制先依,非莫管,法心头整。
行真箓,地名姓,死自教分定。
端财、金宝于身,一一不须受领。
公精莹,花开阐,甲洁严修省。下灵符。
来有则,剑惺中惺。辰月日,头顶戴,象转迁仙径。
游处。天然欢乐,遇遭永永。
这首元代王哲的《永遇乐·郭法师求》是一首描绘道教修行与超然境界的词作。词中以绿烟红霞为背景,象征着神秘而祥和的自然环境,"斧通圣"暗示了道家修炼的高深与神圣。"制先依,非莫管,法心头整"表达了遵循法度、内心清净的重要性。
"行真箓,地名姓,死自教分定",意指修行者按照真经行事,生死由天定,体现了宿命论与道法自然的思想。"端财、金宝于身,一一不须受领",强调修行者应看淡物质,心灵富足。
"公精莹,花开阐,甲洁严修省",赞美法师心如明镜,修行严谨,如同花开般智慧增长。"下灵符,来有则,剑惺中惺",描述法师运用符咒的神通,以及内心的清醒与警觉。
"辰月日,头顶戴,象转迁仙径",描绘出修行者在时间与星辰的指引下,踏上通往仙界的道路。"游处。天然欢乐,遇遭永永",表达了在修行中获得的无尽喜悦与永恒的遇见。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道教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理想。
碧云玉搔头,对景山月皎。
霜静在更深,风香我先晓。
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善水沃沸焦,善药调瞑眩。
吾岂斯人徒,屏开慈母面。
丹青解人意,二字出素练。
孝哉耘瓜子,伤根岂所愿。
升堂致一唯,出门成两见。
遂令李老书,不和韩非传。
吾家桃李园,力行未敢倦。
明知政事拙,稍觉言语贱。
四科定谁先,袖手水入砚。
会请无言师,宽处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