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地清江若有期,卜居仍俯小涟漪。
颇怜松竹无多地,祇顿琴书已近篱。
久雨不妨田要润,暂凉真与病相宜。
何当去此炎歊酷,日待风高脱叶时。
丹地清江若有期,卜居仍俯小涟漪。
颇怜松竹无多地,祇顿琴书已近篱。
久雨不妨田要润,暂凉真与病相宜。
何当去此炎歊酷,日待风高脱叶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赠予闻人子进的作品,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关怀。首句“丹地清江若有期”描绘了一幅理想的山水画面,暗示着与友人约定在清幽之地相聚的愿望。次句“卜居仍俯小涟漪”进一步描述了理想的居住环境,靠近流水,生活宁静。
“颇怜松竹无多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尤其是松竹的坚韧与高洁,寓意着高尚的品格。接下来,“祇顿琴书已近篱”写出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单,以琴书为伴,篱笆为邻,生活恬淡。
“久雨不妨田要润,暂凉真与病相宜”体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注,认为雨水充足对农田有益,同时,暂时的清凉也适合身体不适的人。最后两句“何当去此炎歊酷,日待风高脱叶时”表达了对炎热气候的厌倦,期待风起之时能驱散暑热,树叶凋落,带来清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理想的生活场景和对自然的亲近,寄寓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偏袒右肩赤一膊,开颜含笑不作恶。
广深莫种金莲花,故使浮杯衬双脚。
心既忘形亦忘怖,徒使旁观毛发竖。
本无行止令人图,竟到彼岸归何处。
我知画者意识真,是故古来传至今。
亦无此心可得惊,亦无此身可得沈。
浪头乘风正得路,不动庄严几时去。
从今不往亦不还,一幅之间作常住。
君不闻古人祇作如是观,请公莫问何以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