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其二》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其二》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古风

相送不知远,直到江头住。

遥遥一片心,随我江北去。

子心在江北,我心在江南。

身心不相谋,日夕长酣酣。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其二)》。诗中描绘了朋友分别时的深情与不舍,以及对远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首句“相送不知远”,点明了送别的场景,朋友之间的情感深厚到连离别的距离都变得模糊不清。接着,“直到江头住”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送别者直至江边才依依不舍地停下脚步,表现了送别时的难舍难分。

“遥遥一片心,随我江北去。”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即使朋友已经离去,但那份深厚的情谊如同江水一般,绵延不绝,随风飘荡,直达对方所在的地方。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子心在江北,我心在江南。”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的心灵相通,虽然身处两地,但彼此的心却紧紧相连,仿佛跨越了千山万水,依然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存在。这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交流,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心灵的契合。

最后,“身心不相谋,日夕长酣酣。”这两句以一种略带无奈的语气,表达了尽管身心无法相聚,但两颗心却在日日夜夜中相互陪伴,沉浸在思念与回忆之中。这里的“长酣酣”不仅指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情感的深厚与持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友情的真挚与深沉,以及分别后对朋友的无尽思念。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使得诗歌既有情感的深度,又富有画面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影湖楼十咏·其七鹤唳

方壶曾是唳云涛,小试溪山亦自豪。

设使伯牙□钟抚,定成朗朗水仙操。

(0)

影湖楼十咏·其六钟声

招提不著俗僧住,也有钟声下界闻。

底事十分清入听,度来水气带氤氲。

(0)

藻园五咏·其三松

放干迟杨柳,大材不速成。

卅年才入画,九夏正当楹。

蔽日衣衫爽,疏风几席清。

如逢橘中叟,借与置棋枰。

(0)

题董邦达山水小幅·其五村舍朝烟

炊烟出野店,仿佛粥香闻。

二釜幸无缺,观民意为欣。

(0)

鹊桥仙.卧茨乐府有月当窗咏三三词灵芬馆有鹊桥仙咏五词种芸馆有西江月咏四词长夏无俚戏效其体得十解自咏一始·其一

月眉嫌曲,雁绳嫌断,无计较伊长短。

那家帘子不多重,认香影、钩边吹篆。

劝来杯酒,唱来河满。两地相思分半。

千金有分买良宵,也值得、人人双伴。

(0)

春晴过江氏园三章·其一

俗屏忘事撄,境寂适朋聚。

在瞩无遁姿,以我悦心与。

怯莺馀宿风,媚鹤得晨煦。

群葩如献情,含态各妍吐。

每出一象奇,动留半回伫。

暂犹嫌绮芬,静挹自幽古。

蓄有邱樊思,藉兹略倾吐。

爱惜不忍离,清谭日忘午。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