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干迟杨柳,大材不速成。
卅年才入画,九夏正当楹。
蔽日衣衫爽,疏风几席清。
如逢橘中叟,借与置棋枰。
放干迟杨柳,大材不速成。
卅年才入画,九夏正当楹。
蔽日衣衫爽,疏风几席清。
如逢橘中叟,借与置棋枰。
这首诗描绘了松树的坚韧与高洁,诗人以松为喻,表达了对松树品质的赞美和对自身品格的期许。首句“放干迟杨柳,大材不速成”运用对比手法,将杨柳的快速生长与松树的缓慢成长进行对比,强调了松树作为“大材”的独特之处——其成长过程虽慢,但最终成就非凡。接下来,“卅年才入画,九夏正当楹”进一步描述了松树的成长周期之长,以及它在成熟后所展现出的壮观景象,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又似夏日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立于楹柱之上,引人注目。
“蔽日衣衫爽,疏风几席清”两句则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描绘了松树的阴凉与清爽,即使在烈日之下也能提供一片阴凉,而微风吹过,更是带来了一丝清凉,使得周围的环境更加宜人。最后,“如逢橘中叟,借与置棋枰”一句,诗人以“橘中叟”这一典故,比喻自己如同隐居山林的智者,愿意与他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甚至可以借棋盘来交流思想,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豁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旂遥倚望春台。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全似玉尘消更积,半成冰片结还流。
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微风绕御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