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不著俗僧住,也有钟声下界闻。
底事十分清入听,度来水气带氤氲。
招提不著俗僧住,也有钟声下界闻。
底事十分清入听,度来水气带氤氲。
这首诗描绘了寺庙钟声穿越尘世的宁静与神秘。"招提不著俗僧住",诗人以“招提”指代寺庙,暗示寺庙远离世俗,不为凡尘所扰,即便是高僧也难以驻足。然而,“也有钟声下界闻”,即便如此,那悠扬的钟声依然能穿透寂静,传达到尘世间,仿佛是天地间的一道桥梁,连接着超脱与现实。
接着,“底事十分清入听”,这里的“底事”即为何事,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钟声纯净之美的赞叹,这钟声仿佛能净化人心,让人在聆听中获得心灵的洗涤。最后,“度来水气带氤氲”,钟声与周围的水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朦胧而和谐的美,这种景象不仅增添了钟声的意境,也象征着佛法的深邃与广博,如同雾气中的佛光,既虚幻又真实,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钟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激起的涟漪,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感悟。
君能千里来,乃作触热去。
凉秋幸非遥,归计无已遽。
向来文字间,讲论有平素。
及兹共王事,益得君佳处。
几微独深窥,圭角本不露。
岂期寂寞滨,获此友朋助。
吾邦虽云僻,山水足奇趣。
更期休沐晨,相与穷杖屦。
匆匆何少悰,咄咄出别语。
君怀负丞恩,行矣当及戍。
我亦念归欤,霜天收栗芋。
后会未可期,往事屡回顾。
赠言复何有,独以此道故。
寥寥千载前,达者同一路。
所趋固绝尘,所履无虚步。
临深觉居高,仰止有馀慕。
要须学沧溟,汇此百川注。
他年傥相忆,访我城南圃。
无使岁月深,永思编简蠹。
榆烟新起,正清明节过,翠蓂九叶。
欣会谪仙初度日,凤穴产真鸑鷟。
心肠琅琅,文章锦绣,看镜期勋业。
暂居马帐,后知有赖先觉。
可想大器晚成,功名有志,未逊苏秦学。
奈不在身先在子,果向秋风抟鹗。
诗酒琴棋,风花雪月,养浩全真乐。
寿觞五福,太公须遇文猎。
荆溪清晓。问昨夜南枝,几分春到。
一点幽芳,不待陇头音耗。
亭亭水边月下,胜人间、等闲花草。
此际风流谁似,有懒窝诗老。向虚檐、淡然索笑。
任雪压霜欺,精神越好。最喜庭除,下映紫兰娇小。
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早。
移傍玉阶深处,趁天香缭绕。
日迟风软花香,困人天气情怀懒。
牡丹谢了,酴醾开后,红稀绿暗。
慵下妆楼,倦吟鸾镜,粉轻脂淡。
叹韶华迤逦,将春归去,沉思处、空肠断。
长是愁蛾不展。话春心、只凭双燕。
良辰美景,可堪虚负,登临心眼。
雁杳鱼沉,信音难托,水遥山远。
但无言,倚遍阑干十二,对芳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