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清晓。问昨夜南枝,几分春到。
一点幽芳,不待陇头音耗。
亭亭水边月下,胜人间、等闲花草。
此际风流谁似,有懒窝诗老。向虚檐、淡然索笑。
任雪压霜欺,精神越好。最喜庭除,下映紫兰娇小。
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早。
移傍玉阶深处,趁天香缭绕。
荆溪清晓。问昨夜南枝,几分春到。
一点幽芳,不待陇头音耗。
亭亭水边月下,胜人间、等闲花草。
此际风流谁似,有懒窝诗老。向虚檐、淡然索笑。
任雪压霜欺,精神越好。最喜庭除,下映紫兰娇小。
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早。
移傍玉阶深处,趁天香缭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清晨景象,诗人在荆溪边询问昨夜南枝的花开得如何,探究春天到来的程度。诗中的“一点幽芳”表达了对初春美好而又不易觉察之景色的赞美,而“亭亭水边月下”则是对宁静美丽场景的描绘。
接下来,“此际风流谁似,有懒窝诗老”,表明诗人在这个清晨时刻,感受到了与赵懒窝那样的淡泊名利、专注内心的风致。"向虚檐、淡然索笑"则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
"任雪压霜欺,精神越好"表达了一种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反而在逆境中精神更为振奋的情怀。紧接着,“最喜庭除,下映紫兰娇小”则是对家园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最后两句“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早”,以及“移傍玉阶深处,趁天香缭绕”,则是在提醒自己要珍惜时光,回忆过往的约定,并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投入到诗歌创作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清晨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霜风连夜做冬晴。
晓日千门。
香葭暖透黄钟管,正玉台、彩笔书云。
竹外南枝意早,数花开对清樽。
香闺女伴笑轻盈。
倦绣停针。
花砖一线添红景,看从今、迄逦新春。
寒食相逢何处,百单五个黄昏。
风月为佳节。
更湖光、平铺十里,水晶宫阙。
若向孤山邀俗驾,只恐梅花凄咽。
有图画、天然如揭。
好看骚人冰雪句,走龙蛇、醉墨成三绝。
尘世事,谩如发。
真须脚踏层冰滑。
倚高寒、身疑羽化,水平天阔。
目送云边双白鹭,杳杳冲烟出没。
□□□、□□□□。
唤醒儿曹梁甑梦,把逍遥、齐物从头说。
洗夜光,弄明月。
画梁燕子报新归。
好语全稀。
庭芳侵亚红相对,却羞见、蕊蕊枝枝。
说与吹箫旧侣,痴心指望多时。
朝云暮雨失欢期。
碧画谁眉。
凝愁立处桐阴转,又还是、红日将西。
谩道梅花纸帐,鸳鸯终待双飞。
宿酲初愈。
更花焰频催,叶蕉重举。
浓露沾丛,薰风入樾,黄叶马头飞舞。
梦结尚依征旆,笛怨谁教渔谱。
村路转,见寒机灯在,晨炊人语。
无据。
堪恨处。
残月满襟,不念人羁旅。
天接山光,云拖雁影,多少别离情绪。
绣被香温密叠,罗帕粉痕重护。
这滋味,最不堪两鬓,菱花羞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