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试手学梅妆,曾见飞英点额傍。
香粉嚼馀浓不散,唾花误染缕金裳。
六宫试手学梅妆,曾见飞英点额傍。
香粉嚼馀浓不散,唾花误染缕金裳。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女子尝试模仿梅花妆容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们在霜天中以香粉和唾液点缀衣物的场景。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梅花与宫廷女子的妆扮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高雅又略带几分俏皮的画面感。
首句“六宫试手学梅妆”,开篇即点明主题,宫廷中的女子们正尝试模仿梅花的妆容,展现出她们对美的追求与模仿自然之美的情趣。接着,“曾见飞英点额傍”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们在脸上或额头轻轻点上梅花的花瓣,仿佛是自然界的精灵附身,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灵动。
“香粉嚼馀浓不散,唾花误染缕金裳”两句,则细腻地刻画了女子们使用香粉与唾液来装饰衣物的过程。香粉被细细咀嚼后,其香气与颜色仍然留存,而唾液不慎滴落在金丝绣制的衣裳上,竟也意外地形成了一朵朵美丽的“唾花”。这种意外的美丽,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的美感,反而增添了更多生动与趣味,体现了女子们在细节上的用心与巧思。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女子模仿梅花妆容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她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力,同时也通过自然与人工装饰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描绘手法,使得读者仿佛能亲身体验到那个时代宫廷中的独特风情与审美趣味。
仙翁家天台,石梁作飞渡。
俯看人间世,风烟万壑注。
快作瀛洲谈,流传金石赋。
道书续秘牒,艺林重掌故。
偶辍谷口耕,来踏江东路。
相逢湖海上,论衡乞谈助。
挥麈通往复,拈笔随例疏。
我固方隅见,记忆少脱误。
昆明飞石鲸,甘泉雕玉树。
燕游罢曲江,陂陀凿杜固。
山川初无改,今古亦旦暮。
惭称悬河口,奉补《水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