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已吞岸,人家多闭门。
田畴成巨泽,市井讶荒村。
晓冷衣仍夹,愁迷镜似昏。
沧洲无限思,独立共谁论。
野水已吞岸,人家多闭门。
田畴成巨泽,市井讶荒村。
晓冷衣仍夹,愁迷镜似昏。
沧洲无限思,独立共谁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荒凉景象的生动画面。诗人以“野水已吞岸,人家多闭门”开篇,通过“吞”和“闭”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现了雨水泛滥、淹没岸边,以及人们因洪水而关闭门户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清与孤寂的氛围。
接着,“田畴成巨泽,市井讶荒村”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荒凉感。原本耕作的土地变成了浩瀚的湖泊,往日繁华的市集和村落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对比强烈,令人感慨万千。
“晓冷衣仍夹,愁迷镜似昏”则将视角转向个人的感受。清晨的寒意透过衣物依然能感受到,内心的愁绪如同镜子般模糊不清,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沉重与迷茫。
最后,“沧洲无限思,独立共谁论”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景象时的孤独与深思。在广阔的荒凉之地,诗人独自站立,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却无人可倾诉,凸显出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荒凉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对生命、孤独、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深度。
公家王母九十馀,大父侍立垂白须。
子孙还如祖妣寿,康强不用旁人扶。
谁家高曾见五世,不比徐卿生二雏。
闻说一门能养志,膳羞壶酒随亲意。
畏暑黄童扇枕忙,学啼莱子斑衣戏。
发为碧落新除吏,儿齿童眉复骀背。
得寿当如卫武好,著书拟迈张苍贵。
饵菊三公未闻道,芳泉万斛空劳费。
岂知安乐便延年,无意益生生自至。
高堂大幅垂轻绢,画出婵娟金翠翘。
不如画出綵衣去,使人知德如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