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交泰气氤氲,烟雨标名望意云。
自是圣时多瑞霭,莫疑蛮徼有妖氛。
乾坤交泰气氤氲,烟雨标名望意云。
自是圣时多瑞霭,莫疑蛮徼有妖氛。
这首诗《烟雨楼》由宋代诗人李丹所作,通过对“烟雨”这一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谐与圣明时代的感悟。
首句“乾坤交泰气氤氲”,开篇即以“乾坤交泰”点出天地间一片祥和之气,氤氲之象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和谐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气息所包围。
次句“烟雨标名望意云”,将“烟雨”作为楼阁的命名依据,不仅体现了楼阁所在环境的独特性,也暗示了楼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名声。这里的“望意云”可能是指楼阁高耸入云,或是象征着楼阁能让人望见远方的云海,寓意深远。
后两句“自是圣时多瑞霭,莫疑蛮徼有妖氛”,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代的一种正面评价。他认为在圣明的时代里,自然界的祥瑞之气(瑞霭)自然频现,而不会出现妖异之气(妖氛)。这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美好时代的深刻感受和乐观态度。
障蜡余寒浅。芳情托、汉宫春后归燕。
瑛槃罢舞,琼壶悄熨,晓丛初剪。
吹香怨隔雕阑,惓旧■、东风半面。
教画阁、遂唱飞来,偎■笑靥如展。
青■翠管长闲,游蓬紫曲,欢绪天远。
愁漪泪叠,离烟思冷,倚情伤晚。
凭谁为歌金缕,只点入、悲花倦眼。
检梦痕、惜取琼枝,啼红洒遍。
涕泪千行,为汝也、怆怀而语。
倘异日、再生尘世,莫为商贾。
百万朱提供债尽,诉天搔首天能恕。
愿当途、观过便知仁,怜伊处。七旬母,应愁苦。
痴儿女,应悲楚。想萧条身后,一寒如许。
自古英雄天纵去,怪他偏与残棋主。
问奸人、席卷又何心,增侬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