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王母九十馀,大父侍立垂白须。
子孙还如祖妣寿,康强不用旁人扶。
谁家高曾见五世,不比徐卿生二雏。
闻说一门能养志,膳羞壶酒随亲意。
畏暑黄童扇枕忙,学啼莱子斑衣戏。
发为碧落新除吏,儿齿童眉复骀背。
得寿当如卫武好,著书拟迈张苍贵。
饵菊三公未闻道,芳泉万斛空劳费。
岂知安乐便延年,无意益生生自至。
高堂大幅垂轻绢,画出婵娟金翠翘。
不如画出綵衣去,使人知德如唐尧。
公家王母九十馀,大父侍立垂白须。
子孙还如祖妣寿,康强不用旁人扶。
谁家高曾见五世,不比徐卿生二雏。
闻说一门能养志,膳羞壶酒随亲意。
畏暑黄童扇枕忙,学啼莱子斑衣戏。
发为碧落新除吏,儿齿童眉复骀背。
得寿当如卫武好,著书拟迈张苍贵。
饵菊三公未闻道,芳泉万斛空劳费。
岂知安乐便延年,无意益生生自至。
高堂大幅垂轻绢,画出婵娟金翠翘。
不如画出綵衣去,使人知德如唐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画卷,通过描述一个家庭中长辈长寿、子孙满堂的场景,展现了家族的繁荣与和谐。诗中不仅赞美了长寿的美好,也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互动,如“畏暑黄童扇枕忙”、“学啼莱子斑衣戏”,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对长辈的照顾与陪伴。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长寿的哲学思考,提到“得寿当如卫武好,著书拟迈张苍贵”,表达了对长寿与智慧并重的追求。同时,诗人也反思了物质财富与长寿的关系,“饵菊三公未闻道,芳泉万斛空劳费”,暗示了真正的幸福与健康并非完全依赖外在条件,而是源自内心的满足与家庭的温暖。
最后,“不如画出綵衣去,使人知德如唐尧”,表达了希望将这份家庭美德与和谐传承下去的愿望,如同古代圣君唐尧的德行一样,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既是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