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西郊,稍觉嚣尘远。
风景既已殊,硗确颇忘倦。
南安古雄州,今亦壮哉县。
九日一佳景,居然在郊甸。
地高瞰川原,林杪露堂殿。
晋朝松百章,存者才一见。
岁月不我留,寒暑几更变。
当年秦隐君,轩冕非所羡。
间关剡溪来,至此获胜践。
结庐巢其巅,穴石为之砚。
城市不到足,公卿罕窥面。
邂逅有至交,相从情缱绻。
缅怀兴元年,致位在台铉。
扶持公道开,不绝几如线。
一言才见疏,斥逐遽遭谴。
天教流落馀,乃遂山林愿。
当年筑室处,遗址了难辨。
独有高士峰,千载猿鹤怨。
行行出西郊,稍觉嚣尘远。
风景既已殊,硗确颇忘倦。
南安古雄州,今亦壮哉县。
九日一佳景,居然在郊甸。
地高瞰川原,林杪露堂殿。
晋朝松百章,存者才一见。
岁月不我留,寒暑几更变。
当年秦隐君,轩冕非所羡。
间关剡溪来,至此获胜践。
结庐巢其巅,穴石为之砚。
城市不到足,公卿罕窥面。
邂逅有至交,相从情缱绻。
缅怀兴元年,致位在台铉。
扶持公道开,不绝几如线。
一言才见疏,斥逐遽遭谴。
天教流落馀,乃遂山林愿。
当年筑室处,遗址了难辨。
独有高士峰,千载猿鹤怨。
这首宋诗《游延福寺》是赵曾頀所作,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游历延福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行行出西郊”展现了诗人出行的悠闲,随着行程深入,喧嚣尘世渐行渐远。接下来,诗人对延福寺所在地南安的赞美,显示出其历史的雄浑与壮丽,以及自然景色的优美。
“九日一佳景”点明了游览的时间,正值秋高气爽之际。诗人登高远眺,感叹地势之高,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远处的川原和隐藏在林间的殿宇。晋朝的古松虽只剩一株,却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暗示着物换星移。
诗人提及秦隐君,他是前朝隐士,对权位无欲,选择在此山林中过着简朴生活。诗人羡慕他的清高,也感慨自己因直言而被贬,最终得以实现归隐的愿望。延福寺的遗迹虽难以辨认,但那座高士峰依旧,仿佛承载着千年猿鹤的哀怨,增添了寺庙的神秘与历史厚重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历过程中的景色变化和历史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公正理想的坚守。
离明坎则止,出处契易理。
焦头与烂额,论功当上客。
有时扶光上宾筵,能作高堂不夜天。
有时扶光向书案,能照士子三万卷。
夫何功成事了漏迟迟,主人渴睡不复知。
便同草芥委尘泥,虽有寸劳谁念之。
人生不遇亦如此,顾惟主人何如耳。
林君卓出羊城彦,翩翩文采珊瑚钩。
抱负胸怀诚磊落,丰仪倜傥非凡流。
妙龄擢桂登高第,学海渊源良有自。
拜官粉署司建营,才华烨烨昭遐迩。
三载咸称绩政嘉,九重宠锡降黄麻。
龙章炳焕来双阙,云汉昭回灿五花。
今秋得遂宁亲愿,祖饯友朋情恋恋。
一天零露冷如冬,千里长江静于练。
遥瞻钟阜入梅关,乡邑微茫动笑颜。
慈亲再拜献寿酒,锦衣光胜莱衣斑。
松楸祭扫展诚孝,罔极深恩已云报。
趋朝从事勿愆期,罄竭丹衷答熙皞。
丈夫忠孝期两存,君亲一致非岐然。
明年春暖候华骑,衣冠重会瀛州仙。
三茅之山仙所都,华阳洞在山之隅。
丹房药室秘灵异,洞天之名诚不虚。
彼美人兮学仙徒,卜筑近爱华阳居。
当门列岫耀圭璧,满地白石堆琪玗。
杜门少与尘事接,终日闲观鸿宝书。
或时采芝度溪谷,或时招鹤来庭除。
兴阑高卧北窗下,松门瑟瑟鸣笙竽。
唤醒十载江湖梦,长啸一声山月孤。
大宛神驹世所稀,独有此马称权奇。
方瞳棱棱开紫电,修尾飒飒摇青丝。
闻道骅骝乃其亚,未觉千金满高价。
长鸣已自空冀北,骏足宁终淹枥下。
每见常随绣衣使,白玉玲珑压双辔。
有时朝退凤楼西,道上行人远惊避。
逸态雄姿不可攀,朝并暮越须臾间。
会见巡历周九域,还随骐骥入天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