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明坎则止,出处契易理。
焦头与烂额,论功当上客。
有时扶光上宾筵,能作高堂不夜天。
有时扶光向书案,能照士子三万卷。
夫何功成事了漏迟迟,主人渴睡不复知。
便同草芥委尘泥,虽有寸劳谁念之。
人生不遇亦如此,顾惟主人何如耳。
离明坎则止,出处契易理。
焦头与烂额,论功当上客。
有时扶光上宾筵,能作高堂不夜天。
有时扶光向书案,能照士子三万卷。
夫何功成事了漏迟迟,主人渴睡不复知。
便同草芥委尘泥,虽有寸劳谁念之。
人生不遇亦如此,顾惟主人何如耳。
此诗《挑灯杖》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对人生际遇和功名利禄的深刻思考。
首句“离明坎则止,出处契易理”,以“离明坎”象征人生的起伏变化,暗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处世行事要符合易经的哲学思想。接着,“焦头与烂额,论功当上客”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为追求功名而付出的艰辛,即便最终功成名就,也难免身心俱疲。
“有时扶光上宾筵,能作高堂不夜天。有时扶光向书案,能照士子三万卷。”这两句通过“扶光”的形象,比喻在不同情境下,功名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或为宴会增添光彩,或为读书人照亮知识的海洋。然而,“夫何功成事了漏迟迟,主人渴睡不复知”,指出功名的获得往往伴随着漫长的等待和辛劳,而主人(即成功者)却可能因满足或疲惫而忽视了过程中的艰辛。
最后,“便同草芥委尘泥,虽有寸劳谁念之。人生不遇亦如此,顾惟主人何如耳”四句,表达了对功名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人生价值的反思。即使功成名就,也终将归于尘土,而那些为追求功名而付出的努力,往往被人们遗忘。诗人以此提醒世人,人生的价值不应仅局限于外在的成就,而应关注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深刻揭示了功名与人生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前年相识花正飞,今年花下送君归。
珊瑚洲北一挥手,落花如泪沾人衣。
看君长身美如玉,上马顾盼何光辉。
酒间意气横海岳,笔下错落生珠玑。
旧京虎踞龙盘地,往事苍茫足长欷。
秦皇枉用厌陵金,刘生早识兴王气。
前辈风流安可期,羡君归去卧茅茨。
停梭窦妇机初下,奉母潘郎鬓未丝。
东山行乐无时节,南海追游暂应阔。
寄余浩荡千载心,挂向秦淮满船月。
秋月已向尽,篱花黄几枝。
北风昨夜吹木叶,一一飞度楼南池。
登楼旷望见千里,廓落天围净无滓。
海色为霞树外明,双峰如黛空中起。
龙鳞相比万室开,中有甲第排云雷。
君家尚书明绝学,自堰长江筑钓台。
闻孙复得任公子,手探骊珠来赤水。
再献君门虽未售,南琛何患无知己。
塞鸿摇曳向南声,行子迢迢更北征。
居人次第起相饯,青衣十五调鸣筝。
饮君酒,送君行。
中路秦淮雪正霁,到日长安花始明。
长安虽乐未西笑,因忆程生最同调。
风雅曾深海上期,声华早擅中原妙。
别来五载音问稀,芙蓉阙下振朝衣。
凭君为寄长相念,便理云翰追逐飞。
《晚饮湛用喈双峰阁即送之北上因寄程周量》【明·陈恭尹】秋月已向尽,篱花黄几枝。北风昨夜吹木叶,一一飞度楼南池。登楼旷望见千里,廓落天围净无滓。海色为霞树外明,双峰如黛空中起。龙鳞相比万室开,中有甲第排云雷。君家尚书明绝学,自堰长江筑钓台。闻孙复得任公子,手探骊珠来赤水。再献君门虽未售,南琛何患无知己。塞鸿摇曳向南声,行子迢迢更北征。居人次第起相饯,青衣十五调鸣筝。饮君酒,送君行。中路秦淮雪正霁,到日长安花始明。长安虽乐未西笑,因忆程生最同调。风雅曾深海上期,声华早擅中原妙。别来五载音问稀,芙蓉阙下振朝衣。凭君为寄长相念,便理云翰追逐飞。
https://shici.929r.com/shici/UES3a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