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吹尽,卷长空、千顷都凝寒碧。
兔杵无声风露冷,天也应怜人寂。
故遣姮娥,驾蟾飞上,玉宇元同色。
天津何事,此时偏界南北。
不但对影三人,我歌君和,我舞君须拍。
涤洗胸中愁万斛,莫问今宵何夕。
老矣休论,著鞭安用,一笑真狂客。
夜深归去,烂然溪上阡陌。
浮云吹尽,卷长空、千顷都凝寒碧。
兔杵无声风露冷,天也应怜人寂。
故遣姮娥,驾蟾飞上,玉宇元同色。
天津何事,此时偏界南北。
不但对影三人,我歌君和,我舞君须拍。
涤洗胸中愁万斛,莫问今宵何夕。
老矣休论,著鞭安用,一笑真狂客。
夜深归去,烂然溪上阡陌。
这首宋词《念奴娇》由陈三聘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清寒的画面。开篇“浮云吹尽,卷长空、千顷都凝寒碧”写出了天空如洗,万里皆是寒冷的碧色,透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接着,“兔杵无声风露冷,天也应怜人寂”借月宫神话,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仿佛连天公也为之动容。
“故遣姮娥,驾蟾飞上,玉宇元同色”进一步深化了月夜的主题,嫦娥乘月而来,天地间一片清冷,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接下来,“天津何事,此时偏界南北”表达了对时空分隔的无奈,天津桥上为何此刻成了南北的界限,暗含着对相聚的渴望。
词中“不但对影三人,我歌君和,我舞君须拍”展现了诗人与月共舞的豪放之情,即使只有自己与影子为伴,也要自我陶醉,排解愁绪。随后,“涤洗胸中愁万斛”直抒胸臆,表达愁苦之深,但诗人选择以笑面对,展现出豁达不羁的性格。
结尾“老矣休论,著鞭安用,一笑真狂客”流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但仍不愿放弃生活的热情,以狂放的笑声收束,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最后,“夜深归去,烂然溪上阡陌”则以月夜归途的景象结束,给人留下余韵,让人想象诗人独自走在明亮的月光下的溪边小径。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月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豁达,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遥峰苍苍松桧色,涧水无声晚烟白。
围棋不见商山翁,伐木那逢会稽客。
行人遥指烂柯山,洞里群仙白书閒。
石床对奕岂知久,樵子旁观殊未还。
执柯却坐莓苔石,胜负眼前誇得失。
石烂松枯不计年,云子琼浆堪度日。
斧柯已烂下山迟,城郭虽存故旧非。
处处桃花无路入,双双白鹤背人飞。
仙游寂寞秋山里,图画千年尚如此。
社稷山河几局新,地老天荒遗数子。
君看沧海变桑田,一木不支何足怜。
昔我曲江观恐涛,越山不及吴山高。
如何古有任公子,一钓乃能连共鳌。
我今杖藜寻翠麓,地有白云人不俗。
丹房火冷碧窗虚,夜半秋声撼林竹。
踏歌连臂下仙坛,目断西山吴彩鸾。
桂花飞帘作香雪,转首便觉秋阑珊。
人生欢乐难再得,始信光阴如遇客。
陶令空披漉酒巾,谢公谩著登山屐。
庵前堵墙如白虹,洞门不掩来江风。
分师半席师已许,经筵蜡烛摇秋红。
郊何为寒岛何瘦,新雨能来宁论旧。
今宵烂熳得好晴,知是何人补天漏。
少壮而老理则常,胡能不死凋三光。
放麑西巴诚不忍,歌凤接舆无乃狂。
兹游可继五君咏,祀事同陪匪乘兴。
中庭坐待明月来,树影团团一时并。
《包山玩月次睢宗吉韵》【元·凌云翰】昔我曲江观恐涛,越山不及吴山高。如何古有任公子,一钓乃能连共鳌。我今杖藜寻翠麓,地有白云人不俗。丹房火冷碧窗虚,夜半秋声撼林竹。踏歌连臂下仙坛,目断西山吴彩鸾。桂花飞帘作香雪,转首便觉秋阑珊。人生欢乐难再得,始信光阴如遇客。陶令空披漉酒巾,谢公谩著登山屐。庵前堵墙如白虹,洞门不掩来江风。分师半席师已许,经筵蜡烛摇秋红。郊何为寒岛何瘦,新雨能来宁论旧。今宵烂熳得好晴,知是何人补天漏。少壮而老理则常,胡能不死凋三光。放麑西巴诚不忍,歌凤接舆无乃狂。兹游可继五君咏,祀事同陪匪乘兴。中庭坐待明月来,树影团团一时并。
https://shici.929r.com/shici/xGGJ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