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腰梅额指如葱,绣罢春衫倦唾绒。
尽道海棠花似妾,试将优劣问东风。
柳腰梅额指如葱,绣罢春衫倦唾绒。
尽道海棠花似妾,试将优劣问东风。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慵懒之态,同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界的花朵以人的性格,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深度。
首句“柳腰梅额指如葱”,以“柳腰”比喻女子纤细柔美的腰肢,“梅额”形容女子额头的娇嫩与清秀,而“指如葱”则赞美女子手指的细长与白皙,三者结合,生动地刻画出女子的曼妙身姿与温婉气质。
次句“绣罢春衫倦唾绒”,描述女子完成绣衣后感到疲倦,轻吐绒絮的情景。这里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娴静与优雅,也暗示了她劳作的辛苦与对美的追求。
后两句“尽道海棠花似妾,试将优劣问东风”,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海棠花与女子进行比较,借以表达对女子美貌的赞美。同时,通过询问“东风”的意见,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隐含着对自然评价的思考,以及对美的主观与客观标准的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女子形象的细腻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女性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闻说鄱阳湖,洪波荡流万亿顷。
白云秋色入混茫,欸乃纵横几渔艇。
洞穴浮光照终夕,神龙抱珠睡不醒。
中央突兀拥苍翠,别有天地一仙境。
两峰复两峰,倒插虚塘太古影。
下通坤轴深莫测,山根欲动石头冷。
鹤嫌鱼腥非真味,独餐元气巢其顶。
老翁自由脱世网,不检丹书心愈静。
时序长存松桂盟,烟霞偏助桑榆景。
安得良工写出水墨图,远隔吴楚见形胜。
高挂壁间旷我目,毫端能尽泽国迥。
要探奇绝须主人,昨梦登攀杖藜并。
游子寄声江雪寒,北风吹帆送归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