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东林月,初看法镜升。
殿沉中夜磬,松隐上方灯。
兴剧催银斝,诗成转玉绳。
地非庐霍胜,天许著名僧。
皎皎东林月,初看法镜升。
殿沉中夜磬,松隐上方灯。
兴剧催银斝,诗成转玉绳。
地非庐霍胜,天许著名僧。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十五夜晚,诗人谢榛在云洲丈的邀请下,游览东林寺的情景。月光皎洁,如同法镜初升,映照着寂静的寺院。夜深时分,殿内传来悠长的磬声,松林间隐约透出灯火,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诗人沉浸在游览的兴致中,饮酒赋诗,直到星辰转动,仿佛时间也随着诗笔流转。他感叹于东林寺的美景,虽非庐山、霍山那样著名的名山大川,却同样拥有令人称颂的名声和高僧。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月色、钟声、松影、灯火、酒宴、诗篇,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同时,诗人对东林寺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佛教精神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水空云净。见菰蒲丛外,数枝交映。
梢梢瑟瑟,无人处、被荷风吹醒。
摇波十里,远界破、青山影。
作秋声、不到秋来,要君倚槛閒听。最是淡烟低暝。
逗渔灯、前浦冷。便移栽荡户,添个根边,鸭雏游泳。
捲叶鸣笳,揉花装被,尚迟清兴。
又何似、折取横江,相思还踏三径。
咫尺江山,黄水外,龙堆相发。
最愁见、边云群起,牛羊无别。
白草已将青草变,平城病与长城没。
倩芦笳、吹出汉宫春,梅休折。天断处,沙如雪。
天连处,沙如月。总茫茫冰冻,未秋寒彻。
柳未成条风已断,莺将作语春频歇。
劝行人、身滞紫游缰,教华发。
娇困腾腾,深院清清,百无一为。
向花冠尾畔,剪他翠羽,养娘箧底,检出朱提。
裹用绡轻,制同毬转,簸尽墙阴一线儿。
盈盈态,讶妙踰蹴鞠,巧甚弹棋。鞋帮只一些些。
况滑腻纤松不自持。
为频誇獧捷,立依金井,惯矜波俏,碍怕花枝。
忽忆春郊,回头昨日,扶上阑干剔鬓丝。
垂杨外,有儿郎此伎,真惹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