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画梅几千幅,换得青钱供酒肉。
画本流落半天下,谁能相梅如相马?
松气摇绿云如山,风雨打壁门不关。
嗒然有得复或画,要借胭脂染娇奼。
一时绚烂良自佳,生恐年深易消化。
和靖先生冠带行,那不逢人遭斥骂?
我画不足惜,惜此梅花枝,梅花有灵当怨咨。
空山十年饱冰雪,铁石为心太古姿,胡为强我来入时?
平生画梅几千幅,换得青钱供酒肉。
画本流落半天下,谁能相梅如相马?
松气摇绿云如山,风雨打壁门不关。
嗒然有得复或画,要借胭脂染娇奼。
一时绚烂良自佳,生恐年深易消化。
和靖先生冠带行,那不逢人遭斥骂?
我画不足惜,惜此梅花枝,梅花有灵当怨咨。
空山十年饱冰雪,铁石为心太古姿,胡为强我来入时?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题画梅三章》之二,通过描绘画家对梅花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思考。
诗中首先提到画家一生绘制了数千幅梅花图,以换取生活所需,表达了艺术家为了艺术而牺牲个人物质生活的精神。接着,诗人指出这些画作流传于天下,却难以找到真正理解梅花之美的知音,如同对待马匹一般对待梅花,暗示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隔阂。
随后,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松气弥漫,云雾缭绕,风雨交加,但墙壁之门依然紧闭,象征着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的决心。诗人自己也仿佛融入了这幅画面,时而有灵感涌现,时而进行创作,甚至借用胭脂来增添梅花的娇艳,展现了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对色彩的敏感。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尽管一时的绚烂令人赞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作品可能会逐渐失去原有的魅力。他以林逋(和靖先生)为例,这位著名的隐士虽然品格高洁,却因不合世俗而遭受非议,以此来反思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梅花的深深关切,担心它在空山中饱受冰雪之苦,却拥有坚毅不屈的古朴姿态。他质疑为何要强迫这样的梅花去适应世俗的审美标准,表达了对艺术自由和个性表达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自然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洞察,以及对艺术创作中个人情感与社会期待冲突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