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江山,黄水外,龙堆相发。
最愁见、边云群起,牛羊无别。
白草已将青草变,平城病与长城没。
倩芦笳、吹出汉宫春,梅休折。天断处,沙如雪。
天连处,沙如月。总茫茫冰冻,未秋寒彻。
柳未成条风已断,莺将作语春频歇。
劝行人、身滞紫游缰,教华发。
咫尺江山,黄水外,龙堆相发。
最愁见、边云群起,牛羊无别。
白草已将青草变,平城病与长城没。
倩芦笳、吹出汉宫春,梅休折。天断处,沙如雪。
天连处,沙如月。总茫茫冰冻,未秋寒彻。
柳未成条风已断,莺将作语春频歇。
劝行人、身滞紫游缰,教华发。
这首《满江红·山阴道中》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情感。
开篇“咫尺江山,黄水外,龙堆相发”,以辽阔的江山为背景,黄河流淌于远处,龙堆(沙漠)在视野中延伸,展现出边疆的雄浑景象。接下来“最愁见、边云群起,牛羊无别”,描绘了边地云雾缭绕,牛羊混杂的景象,流露出对边疆环境的忧虑和感慨。
“白草已将青草变,平城病与长城没”两句,通过白草与青草的对比,以及平城(指边塞城市)与长城的消失,表达了边疆环境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感。“倩芦笳、吹出汉宫春,梅休折”,芦笳声中仿佛吹来了汉宫的春天,梅花不再绽放,暗含着对往昔繁华与现实衰败的对比。
“天断处,沙如雪。天连处,沙如月”,这两句以沙地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广阔与荒凉,同时“天断处”与“天连处”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辽远而孤寂的氛围。“总茫茫冰冻,未秋寒彻”,描述了边疆冬季的严寒,冰冻覆盖大地,还未到秋季却已寒冷彻骨。
最后,“柳未成条风已断,莺将作语春频歇”,柳树尚未抽芽,春风已逝,莺鸟即将停止歌唱,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短暂。诗人以“劝行人、身滞紫游缰,教华发”结束,劝告旅人珍惜时光,面对岁月的流逝,不禁生发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边疆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边疆环境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历史变迁、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闭关守元命,太和摄流形。
鸢鱼各自适,玄天本无声。
所以谢密亲,胸次遗将迎。
柬书懒不观,口实奚经营。
忆昨承嘉惠,璀璨罗前庭。
旨酒逾凉州,侑以果与蒸。
时自斟酌之,独醉还独醒。
东风吹庭绿,好鸟来嘤嘤。
虽无座上宾,贲然如友生。
室迩人自远,岂必长合并。
尧舜几千年,其心一以精。
羹墙至今在,所贵恒思诚。
不见唐棣花,翩翩良可明。
千里犹接迹,寤寐向班荆。
龙潜且蠖诎,时哉观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