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两南巡风土知,入春易致雨淋漓。
谓当今度如前度,却鲜阴时多霁时。
寒勒梅岩红始吐,润含麦坂绿方蕤。
以云揽结斯诚好,恐误农耕为惕思。
曾两南巡风土知,入春易致雨淋漓。
谓当今度如前度,却鲜阴时多霁时。
寒勒梅岩红始吐,润含麦坂绿方蕤。
以云揽结斯诚好,恐误农耕为惕思。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节的自然景象与作者对农业的关切之情。开篇“曾两南巡风土知”,诗人回顾了自己曾经南巡的经历,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了深刻的认识。接着“入春易致雨淋漓”,点明春季雨水丰沛的特点,这种雨量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谓当今度如前度,却鲜阴时多霁时”两句,诗人将当前的季节与过去进行对比,指出虽然季节相似,但天气情况有所不同,偶尔会有晴朗的日子。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农民们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事活动。
“寒勒梅岩红始吐,润含麦坂绿方蕤”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梅花在寒冷中绽放,麦田在雨水滋润下一片翠绿。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最后,“以云揽结斯诚好,恐误农耕为惕思”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担忧。他希望天空能够保持良好的天气,避免影响农民的耕作,体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观及其对农业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