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巷低窗云色暮。节近黄花,又下凄凉雨。
长记江南杨柳渡,孤篷剪烛曾听处。
悔别翻将书信误。雁落吴天,已是愁难诉。
今夜长安千万户,相思不为砧声苦。
曲巷低窗云色暮。节近黄花,又下凄凉雨。
长记江南杨柳渡,孤篷剪烛曾听处。
悔别翻将书信误。雁落吴天,已是愁难诉。
今夜长安千万户,相思不为砧声苦。
这首《蝶恋花·长安秋雨夜赋》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长安城中的一幅凄美画面。
“曲巷低窗云色暮”,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条曲折幽深的小巷,黄昏时分,低矮的窗户映衬着淡淡的云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节近黄花,又下凄凉雨”一句,点明了季节与天气,菊花节即将来临,却伴随着连绵不断的秋雨,增添了几分哀愁与萧瑟。
“长记江南杨柳渡,孤篷剪烛曾听处”,诗人回忆起江南的杨柳渡口,那里曾有一盏孤灯,陪伴着旅人度过漫长的夜晚。这一句通过对比江南的温馨与长安的孤寂,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
“悔别翻将书信误”,在离别之后,诗人后悔当初的疏忽大意,未能及时传递书信,这不仅加深了离别的痛苦,也增加了思念的重量。接下来,“雁落吴天,已是愁难诉”,大雁南飞,落在遥远的天空,诗人内心的愁绪难以言表,只能寄托于远方的飞鸟。
最后,“今夜长安千万户,相思不为砧声苦”,在这样一个秋雨之夜,长安城中千万户人家,或许都有各自的故事与思念。诗人在这里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表达了对普遍人性中孤独与思念的深刻理解。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秋雨之夜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感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