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浪浮春,柳烟做暝,朱门斜对蓝桥。
更几重翠箔,一带红寮。
才见玉人凝坐,金猊内、一线香飘。
回身处、牙签犹见,湘管才抛。魂销。
原来窗下,把萧郎旧曲,写上生绡。
看书临钗脚,格韵偏饶。
因忆当初绮阁,吟成后、惯与推敲。
谁怜取,赤绳难系,是处藏娇。
花浪浮春,柳烟做暝,朱门斜对蓝桥。
更几重翠箔,一带红寮。
才见玉人凝坐,金猊内、一线香飘。
回身处、牙签犹见,湘管才抛。魂销。
原来窗下,把萧郎旧曲,写上生绡。
看书临钗脚,格韵偏饶。
因忆当初绮阁,吟成后、惯与推敲。
谁怜取,赤绳难系,是处藏娇。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花浪轻浮,柳烟轻绕的景象,朱门与蓝桥相对,翠帘轻垂,红寮隐约。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凝坐于金猊香炉旁的情景,香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女子手中握着牙签,湘管,似乎刚刚放下,其心思细腻可见一斑。
接着,诗人巧妙地引入了“萧郎”这一形象,暗示了女子心中所思之人。她将萧郎的旧曲写在生绡之上,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才华,也透露出她对萧郎的深情。女子看书时,甚至能注意到钗脚的格韵,显示出她的品味与修养。
最后,诗人通过回忆昔日与萧郎共同吟诗作对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现实却如同难以系住的红线,无法将两人紧紧相连,留下的是四处隐藏的柔情与遗憾。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